当前位置: 广州律师网 > 成功案例 >
杨小军律师:婚姻家庭经典案例评析之财产分割
杨小军律师:婚姻家庭经典案例评析之财产分割篇 (2014-02-08 17:31:08)
标签: 婚姻家庭法律 案例分析 分类: 婚姻家庭法律
婚姻家庭经典案例评析之财产分割篇
一、离婚协议的效力问题
1、案例一:周建辉诉胡小荣离婚纠纷案
案例来源:江西省东乡县人民法院(2010)东民初字第35号民事判决书、《中国法院2012年度案例·婚姻家庭与继承纠纷》第60页
案例简介:2008年原告与被告登记结婚,同年生育一男孩周路轩。婚后原被告经常因生活琐事吵架,致使夫妻感情不和。2009年9月双方签订一份离婚协议:1、儿子周路轩归男方抚养到成家结婚,女方可随时看望;2、结婚后男女双方赚到的财产归女方胡小荣所有;3、男方赔偿7万元,离婚后(拿到离婚证时)支付4万元,其余3万元自离婚起二年内支付。签订离婚协议后,双方并未持该协议向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办理离婚登记。2009年12月,原告诉至法院要求离婚,被告应诉后向法院提供上述离婚协议,要求按双方约定判决。
法院观点:该离婚协议实际上为原被告婚内离婚协议,协议对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的约定是以离婚为前提的,且双方当事人为达到目的可能在子女抚养、财产分割方面作出有条件的让步,原被告没有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协议离婚登记,该协议没有生效,对双方当事人没有约束力。被告主张按照离婚协议分割共同财产无事实和法律依据,不予支持。
2、法律依据: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八条 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或者当事人因离婚就财产分割达成的协议,对男女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当事人因履行上述财产分割协议发生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第十四条 当事人达成的以登记离婚或者到人民法院协议离婚为条件的财产分割协议,如果双方协议离婚未成,一方在离婚诉讼中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财产分割协议没有生效,并根据实际情况依法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二、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问题
1、案例二: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2002年一起支持忠诚协议的判例(2003年元月的《人民法院报》)
原告曾明离婚后通过征婚,与也曾离异的贾雨虹相识(均为化名)。经过短暂的接触,几个月后双方登记结婚。由于两人均系再婚,为慎重起见,2000年6月,夫妻俩经过“友好协商”,签署了一份“忠诚协议书”。协议约定,夫妻婚后应互敬互爱,对家庭、配偶、子女要有道德观和责任感。协议书中还特别强调了“违约责任”:若一方在婚期内由于道德品质的问题,出现背叛另一方不道德的行为(婚外情),要赔偿对方名誉损失及精神损失费30万元。协议签订后,在婚姻存续期间,贾雨虹发现曾明与其他异性有不正当关系。
2002年5月,曾明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与此同时,贾雨虹以曾明违反“夫妻忠诚协议”为由提起反诉,要求法院判令曾明支付违约金30万元。法院经过审理,依据双方达成的忠诚协议,判决曾明支付对方“违约金”30万元。
上海市闵行区法院的理由如下:
1、夫妻忠实义务是婚姻关系最本质的要求,婚姻关系稳定与否,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此。正因此,新修订的婚姻法第4条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并在第46条规定,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等情形之一而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2、对违反夫妻“忠诚”义务、情节尚未达到“重婚”、“与人非法同居”等严重程度的一方如何承担相应责任,法律未做具体规定,但法律也未明文禁止当事人自行约定。
3、贾雨虹与曾明约定30万元违约责任的“忠诚协议”,实质上正是对婚姻法中抽象的夫妻忠实责任的具体化,“完全符合婚姻法的原则和精神”。也正是这一具体的协议,使得婚姻法上原则性的夫妻“忠实”义务具有了可诉性。
所以,法院判决,既然协议没有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且是在双方没有受到任何胁迫的平等地位下自愿签订的,协议的内容也未损害他人利益,因而当然有效,应受法律保护,支持诉请。
本案判决后,被告不服气提出上诉,二审期间达成调解协议,曾明向贾虹雨支付二十五万元,双方握手言和。
备注:上海高院2004年后至今对于忠诚协议持相反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