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律师网 > 成功案例 >
《行政案例分析》章节辅导(第一至五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
《行政案例分析》章节辅导(第一至五章) (2011-06-14 20:23:23)
标签: 杂谈 分类: 2011春课管资料
第一章
行政案例概述
行政案例的概念、特征及其类型
一、
什么是行政案例分析法
1.
案例:就是事例,就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个真实事件的特定情景的客观描述。
2.
管理案例:对某一特定管理情景的管理过程及其结果的客观书面描述或介绍。还应注意:
管理案例介绍的对象。它主要是一个组织中的人员、行为、事件、背景与环境等,通过对事实、对话的描述以及数据与图表等形式表达出来。
管理案例的内容必须是客观的。一方面,管理案例基本是写实的,是对确已发生过的管理事实的如实记录,而不是凭个人杜撰、虚构与主观臆想的结果;另一方面,管理案例是对客观事实的白描与再述,不得带有撰写者的分析与评论。
管理案例有明确的目的性。
3.
行政案例是管理案例的一种。
4.
行政案例分析法:指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以结构简洁紧凑的书面形式,把一个个真实的行政活动情景描述出来,供教学或研究之用,从而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行政案例分析法首先诞生于美国的哈佛大学。
二、
行政案例的基本特征
行政案例除具有案例的一般特征,即高度的拟真性和鲜明的教学目的性外,还具有如下独特的几大特征:
1.
行政案例的公共性和公务性。这是行政案例的最大特点。它反映的是公共行政实践中的人、事、组织、协调、领导、决策、指挥等问题,带有明显的公共性和公务性的特点。这主要是由公共行政的本质决定的。
2.
行政案例涉及范围广、包容量大。涉及范围广是指上至中央高层领导决策、下至基层操作管理,都能涉及。包容量大指它可以是行政组织内部案例,也可以是行政组织外部案例。
3.
行政案例的编排和分类具有相对性。由于行政案例本身内容的丰富性和广泛性,使得人们很难简单地限定某个案例是属于哪方面的内容如组织、决策、人事、预算等。正因为如此,行政案例的分类编排具有相对性。
4.
行政案例的分析无统一的模式和格式。分析者可以依据有关的行政学理论从不同角度、多个层面进行发散性思维,围绕同一个案例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
从跨职能性高低分,可分为专业性行政案例和综合性行政案例等。
1.
规范性行政案例。主要是对抽象的行政行为的客观描述和经验总结。它接近法学案例的风格,主要是指一些涉及到具体行政法规如行政处罚法、行政监督法、行政诉讼法等的行政案例。其目的是培养学员依法行政的思想,树立行政法治的现代公共行政意识。
2.
决策性行政案例。行政案例中的大部分都属于此类。它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特定决策型,这类案例重现一个行政管理问题的特定背景,但不描述所作的实际决定,而是让学生设想处在案例中行政首长的位置,要求学生根据案例所提供的问题,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做出一个特定的决策。第二种叫政策制定型案例或宏观决策型案例。这类案例重现了一个比较复杂的性质管理情景,要求行政官员或参谋机构,为某行政组织或动作单位确立宏观的战略政策并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这种类型的行政案例特别适用于担任行政主管职务的学员或给政策制定人担任顾问的学员。
3.
评述型行政案例。这类行政案例通过再现一个特定行政事件的全过程,要求学员队案例中的人和组织的行为进行评审,指出其中的功过是非及其成因。此类案例最能体现行政案例的分析无统一的模式和格式的特点。可细分为三种:
4.
原理应用型行政案例。主要通过再现一个行政管理的问题或情景,要求学员运用行政学中某一特定的概念、原则、理论或方法来进行分析。
5.
问题对策型行政案例。即针对某一行政管理情景提出的问题,要独立思考,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和办法。
第二节
行政案例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