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名片

当前位置: 广州律师网 > 刑事辩护 >

四川省高级法院关于刑事证据认定规则

法律快车 > 达州律师 > 胡明海 > 律师文集 > 正文

四川省高级法院关于刑事证据认定规则

作者: 时间:2010-01-28 查看(4107) 评论(0)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客观性要求收集、审核、判断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

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证据工作中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公安机关应严把取证关,对于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符合移送审查起诉条件的案件,不得移送审查起诉。人民检察院应严把审查起诉关,经审查认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不得提起公诉。人民法院应严把审判关,经审理认为侦查机关应当全面收集可能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罪重、无罪、罪轻的所有证据材料。犯罪嫌疑人、证人多次供述、证言不一的,侦查机关应当移交犯罪嫌疑人的全部供述和证人的全部证言。

四、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承担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明责任,并负有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职责。

对于在审查起诉中发现有尚未收集的足以影响定罪量刑的新证据,人民检察院可以退回侦查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补充侦查。对于在审判中需要补充提供法庭审判所必需的证据或者补充侦查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自行收集证据和进行侦查;必要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对可能判处死刑的被告人有检举、揭发他人重大犯罪需核实的,人民检察院应根据检举内容的性质联系有管辖权的部门在判决前查证清楚是否属实。

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应当在一个月以内完毕。

对于因补充侦查而延期审理的案件,在补充侦查期限内没有查清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撤回起诉。如不撤诉又不移送相关补查证据材料的,应当按人民检察院撤诉处理。

五、人民法院依法进行的庭外调查核实证据主要应针对控辩双方出示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不得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人被指控的犯罪行为是否存在;

(四)二、关于实物证据问题

九、实物证据包括物证、书证。侦查机关应当全面收集、提取任何可能与案件具有相关性的原始物证、书证,避免因取证失误而失去重要原始证据。

收集实物证据着重应注意现场勘查、尸检、搜查三个环节的取证工作:

(一)、杀人案应注意对现场遗留的被害人血迹和其他可疑血迹、可疑毛发、指纹、足迹、现场可疑痕迹、遗忘物、遗留物等以及可能与被害人伤害人伤型有关联的现场工具的收集、提取;

2在尸检中,侦查人员除对明显伤痕进行检查外,还应进行全面检查;对死因不明的尸体应当进行解剖;尸检报告应当包括对颅腔、胸腔、腹腔、盆腔及颈部检验的内容和发现,特殊情况没有进行全面剖检的,应当说明理由;所有条件具备的尸检均应客观推断死亡原因和时间。其中,尤其应当注意对共同犯罪侵犯生命、健康权案件的尸检工作,对尸检发现具有多种创伤痕迹的尸体,应当进行操作痕迹的系列固定,包括死者衣服裂口、皮肤表面、内脏器官、组织等,创口大小、形态要逐一详细记录,并结合伤情客观分析致命伤由何种凶器形成,以分清共同犯罪中的不同作用。

(三)在搜查中,应当全面、细致、及时,注意搜集、提取犯罪嫌疑人身体及抓获时所穿服装上的可疑血迹、痕迹,抓获现场存放的可疑作案工具、可疑毒物及容器、犯罪嫌疑人所有的可疑财物、明显超过正常收入的大额现金、特殊种类赃物等。搜查程序应当合法。

十、提取的物证、书证应当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妥善保存以保持原有的性状。物证、书证因提取、保存、鉴定不当改变原有性状,导致不能证明指挥事实的,由举证方承担证明不力的后果。

十一、提供物证、书证应当为原物或者原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供原物、原件的照片、录像、副本、复制件:

(一)原物不便搬运、不宜保存或者依法应当返还被害人的;

(二)原物依法不宜随案移送的;

(三)调取原件确有困难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的。

拍摄物证的照片、录像,制作书证的副本、复制件,制作人不得少于二人,并应当附有制作过程及原物、原件存放何处的说明,由制作人签名或者盖章。有原物、原件持有人的,持有人还应签名或者盖章。

十二、对照片、录像、副本、复制件是否符合原物、原件有异议的,由举证方证明是否符合原物、原件和提取、制作程序是否合法。

十三、侦查机关收集、提取物证、书证应当制作提取记录,载明物证、书证的来源和收集过程。提取人不得少于二人,并在笔录上签名。

除依法不宜移送、确系不以特殊性状证明案件事实的种类物、腐败变质物及其他不易保存的物品外,物证、书证应当随案移送。不能随案移送的物证、书证,应当随案移送该物证的照片、录像或复制件,并同时移送上述制作说明以及有关物证清单。

 

三、关于鉴定问题

十四、涉及案情认定的某些专门问题,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可以进行鉴定。下列情况,应当进行鉴定: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患有精神病致使不能辩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

(二)被害人人身伤害、残疾的程度、非正常死亡的原因;

(三)现场提取的血迹、毛发、指纹、体液等物证;

(四)与案件事实相关的重要文书、字迹等书证;

(五)涉案财物的价值、涉案文物的等级;

(六)关键证人能否辨别是非、能否正确表达有争议的;

(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系未成年人而年龄又无有效证明的;

(八)其他应当鉴定的事项。

十五、鉴定应注意鉴定方法的科学性。对查明案件事实起关键作用的血迹、毛发、体液、指纹及其他人体组织、痕迹等重要证据,应做同一鉴定。重、特大案件,DNA鉴定对个人识别及准确认定事实至关重要的,还应当做DNA鉴定。

十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在庭审前多次进行鉴定但鉴定结论不一的,多个鉴定结论应当全部移送人民法院,并说明采纳其中之一的理由。

十七、司法鉴定书应符合法定的形式,说明以下内容:

(一)委托时间及鉴定完成时间;

(二)委托单位、委托人、委托鉴定的要求;

(三)委托鉴定的材料或对象;

(四)鉴定的依据及使用的科学技术方法;

(五)鉴定过程的材料;

(六)明确的鉴定结论;

(七)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证明;

(八)鉴定人员签名,依法应当由鉴定机构盖章的,还应当加盖鉴定机构印章。

司法鉴定只能就案件中的专门技术问题提出鉴定意见。鉴定中出现的案情推断和法律适用内容,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十八、鉴定或鉴定结论具有下列情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人申请重新鉴定的,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审查决定:

(一)鉴定机构、鉴定人员不具备鉴定资格的;

(二)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

(三)鉴定所依据的材料不全面、不客观,或者来源不明,可能影响鉴定结论的正确性的;

(四)鉴定结论内容不明确或者不完整的;

(五)有刑诉法第二十八、二十九条规定的应当回避的情形而未回避的;

(六)其他可能影响鉴定结论真实性的情况。

重新鉴定,应当另行指定或者聘请鉴定人。

无正当理由不应重复、多次鉴定。

十九、移送起诉后,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重新鉴定的,由人民法院委托或者聘请符合条件的鉴定机构、鉴定人员进行。但人民检察院发现需要重新鉴定建议延期审理的,由人民检察院负责指定或者聘请符合条件的鉴定机构、鉴定人员进行。掌握原始鉴定材料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应当为重新鉴定提供鉴定所需的必要条件。

二十、对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作出的人身伤害医学鉴定、精神病医学鉴定需要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的,应当另行聘请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其他医院进行鉴定。

 只能就其亲身感知的事实作证。证人、被害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原话、原意。严禁未经被询(讯)问人同意擅自修改。询(讯)问笔录应当记明每次询(讯)问的起止时间。询(讯)问时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五、关于出庭作证问题

二十七、下列情形,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接受控辩双方和法庭的询问:

(一)证人庭审前多次证言之间存在重大矛盾,需要查明真伪的;

(二)案件事实争议较大,证人证言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具有关键性作用的。

符合前款规定情形的证人不出庭作证,又无其他独立来源的证据材料印证的,该证人的书面证言不得单独作为定案的根据。

二十八、重大案件有下列情形的,负责抓获犯罪嫌疑人的侦查人员、负责检查、搜查、勘验、扣押的侦查人员、负责询问、讯问的侦查人员,应当出庭作证,接受控辩双方和法庭询问:

(一)控、辩一方对侦查人员制作的抓获经过说明材料有重大疑问的;

(二)控、辩一方对侦查人员制作的检查、勘验笔录、搜查、提取、扣押笔录有重大疑问,导致某一物证、书证来源不明的;

侦查人员非因法定事由,不得拒绝出庭作证。

二十九、控辩双方均可以申请鉴定人出庭,就鉴定资格、鉴定程序、鉴定方法、技术条件等作证。人民法院认为必要的,也可以通知鉴定人出庭作证。

鉴定人有义务应法庭或控辩双方的要求出庭作证,向法庭说明其意见所依据的事实及理由。鉴定人确因特殊原因无法出庭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书面答复控辩双方的质询。

三十、控、辩一方对当庭出示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等证据的来源、提取、制作过程、制作手段、技术条件提出合理怀疑的,出示证据的一方应就对方的质询作出必要的说明。重大案件控、辩一方申请收集人、制作人、见证人出庭作证时,人民法院审查认为必要的,可以通知制作人、收集人、见证人出庭接受询问。

三十一、证人出庭作证的必要经费,按照另行规定处理。

 

六、关于证据证明力的审查判断

三十二、审判、检察、侦查人员应当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从各证据与待证事实的关联程度、各证据之间的联系等方面,对证据的证明力进行审查判断。

审判、检察、侦查人员应当全面审查证据的以下内容:

(一)证据来源;

(二)发现证据时的客观环境;

(三)证据是否为原件、原物,复印件、复制品与原件、原物是否相符;

(四)证人或者提供证据的人与控辩双方证据确实包括:

(一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矛盾已得到合理排除;

(四所有的基本事实、量刑情节均能得到证据的印证;

(二)所有具备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视为证据不足:

(一)据以定案的关键证据不确实的;

(二)指控的主要犯罪事实没有必要的证据证明的;

(三)据以定案的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证据与证据之间存在重大矛盾无法排除的。

七、附则

三十六、审判、检察、侦查人员在刑事证据工作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违法履行法定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于直接责任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应当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十七、本意见自200551日起试行。执行中的情况和问题,请逐级层报省级部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有新规定时,按新规定执行。

我要评价

Copyright © 2009-2013 广州律师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385号太古汇一座31楼 联系电话:1332280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