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律师网 > 刑事辩护 >
论公安机关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的转化衔接
《湖南师范大学》 2011年
获取最新
论公安机关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的转化衔接
谭畅
【摘要】:公安机关承担着主要刑事案件的侦查职能,同时又是重要的行政执法机关,但由于其对证据的审查、判断、认定缺乏权威性,同样一份证据,公安机关要在行政案件或者刑事案件立案后重新调查。从国家执法资源看,同样一件案件,同一个证据证明的内容完全一致,换文书头子或重新取证,无疑是一种对国家公共资源的浪费。笔者通过研究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的共同性、差异性入手,分析了证据转化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需求,认为两种证据虽然存在形式和实质上的诸多差异,但其作为证据的本质属性决定了转化的可行,提出只要充分利用两者的共性,充分注意两者的差异性,就可以在有条件的基础上依法进行相应的调整转换而加以利用;加之基于当前打击经济犯罪和降低诉讼成本、提高司法效率以及减少“以罚代刑”、防范权力滥用的现实需要,使得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转化不仅基本可行,而且非常必要。笔者从工作实际出发,对公安机关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转化衔接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又好又快执法、节约我国司法资源角度,大胆提出实现公安机关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无缝衔接,包括建立刑事、行政案件一体化文书标准,建立公安机关证据认定机制,根据刑事诉讼效率需要,合理配置执法资源,规范行政执法检验、鉴定工作制度以及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的工作制度、推动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转化衔接的司法化进程等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2.1;D925.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团体订阅中心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佑勇;刘艳红;;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程序机制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沈福俊;论行政证据中的若干法律问题[J];法商研究;2004年01期
3 徐继敏;证据制度在行政程序法中的地位探析[J];河北法学;2004年01期
4 冉瑞燕;论公共行政中的证据规则[J];河北法学;2004年09期
5 邓忠祥;刍议行政执法机关所收集材料的证据效能[J];检察实践;2002年01期
6 张彩荣;母光栋;;浅析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中的证据转换[J];中国检察官;2006年12期
7 郑苏真;;试论审计证据对刑事诉讼的证据价值[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黄义;;如何把握刑侦过程中宽严相济的原则[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熊志海;论证据的本质[J];现代法学;2002年04期
10 吴振宇;行政诉讼中的证据评价与证明标准[J];行政法学研究;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少军;;试论我国的刑事再审程序[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陈传胜;刑事再审理由的重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郑宁;钟秋;;行政诉讼视角下的房产估价报告有效期[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4 陶有云;吕成;;死刑核准权的归属:历史、现状、未来[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顾双平;蔡立旺;;典型案例引发的农业技术司法鉴定问题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9期
6 莫良元;;构建我国现代自由心证制度的价值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奚玮,叶良芳;刑事简易程序与被告人诉讼权利保障[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彭凤莲;单位犯罪诉讼程序立法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莫良元;周阿红;黄茜;;现代自由心证制度的科学品格和价值维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杨锦炎;;论诉讼证明对象——以法律方法论为启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中国证据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颜维震;曹丰;黄幸;;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举证责任问题研究[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3 冯诏锋;;跨越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楚河汉界——论违法与犯罪处理衔接问题[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战晓军;纪晓慧;;我国刑事立案监督制度研究[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5 潘峰;;论刑讯逼供的遏制[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王得颖;;在刑事司法实践与立法交困中前行——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刍议[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7 邹玉华;;语言证据的种类及其语义鉴定问题[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庆彦;;图尔敏论证模式在疑难案件中的运用[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9 董晓娟;赵秀玲;;举证责任与护士的证据意识[A];玉溪市第十一届内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周道鸾;;试论死刑复核程序的完善[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田甜;WTO争端解决机制证明负担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卫彬;国际法院解决领土争端中的证据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阮友利;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邓多文;论刑法的合理性解释[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郑牧民;中国传统证据文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徐静;合同诈骗罪司法认定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吴锋;刑事立案监督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崔起凡;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证据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冉杰;德性法律论证理论及其应用[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郭济环;标准与专利的融合、冲突与协调[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锐;刑事证人证言的理论与实务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陈雕;行政诉讼原告举证责任的承担[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畅;行政外罚程序中的秘密调查与诱惑调查之辨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娟;论我国行政决定说明理由制度的建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任学忠;论控制股东滥用权利之法律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崔震宇;电子证据可靠性问题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士东;论抛掷物或坠落物致人损害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唐闰杰;实用刑事推定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邵晨尘;非法证券、期货交易案件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思思;侦查讯问律师在场权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智辉;邓思清;;论我国刑事强制性措施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法商研究;2006年01期
2 张继成;控诉证据、辩护证据和定案证据刍议[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3 肖凤城;我国行政程序法典的框架思路[J];法学;2002年09期
4 王万华;行政程序法典化之比较[J];法学;2002年09期
5 周腾;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工作机制初探[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张彩荣;母光栋;;浅析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中的证据转换[J];中国检察官;2006年12期
7 张永泉;论民事鉴定制度[J];法学研究;2000年05期
8 何家弘;论司法证明的目的和标准——兼论司法证明的基本概念和范畴[J];法学研究;2001年06期
9 张继成 ,杨宗辉;对“法律真实”证明标准的质疑[J];法学研究;2002年04期
10 李和仁;形成打击经济犯罪的合力——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工作机制座谈会述要[J];人民检察;2003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宏武;李晓飞;;从行政证据到刑事证据转换的几点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0年12期
2 马晓晖;;刑事证据合法性的主要内容[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张红兵;;也谈“证据说”[J];体育博览;1999年02期
4 朱铭元;;纪检监察证据向刑事证据转化刍议[J];人民检察;2006年22期
5 郇习顶;郇习峰;;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若干问题实证探微[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6 苟吉芝;行政证据的作用与功能[J];决策探索;2005年02期
7 刘克亮;;我国刑事电子证据收集浅析[J];商品与质量;2011年S1期
8 吴明凯;;论“两类”案件刑事证据的运用[J];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24期
9 汪纲翔;谈谈刑事证据的充分性与齐全性[J];法学;1990年02期
10 徐丽华;;浅析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证据效力[J];才智;2008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