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名片

当前位置: 广州律师网 > 刑事辩护 >

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北京刑事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律师文集> 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北京刑事辩护律师

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北京刑事辩护律师

作者:网络 时间:2012-06-06

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北京知名律师,北京著名律师,北京刑事辩护律师

本网站首席律师--孙奎律师电话:13021909386  010-63805958(法律咨询,法律顾问,诉讼代理等服务)
  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既是我国的宪法原则,也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的基本诉讼原则。该原则贯穿于刑事诉讼的全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立案监督。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其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有权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立案监督的重点是公安机关违法不立案的情形。二是侦查监督。侦查监督是指监督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主要包括各项侦查行为、强制措施的运用是否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有无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是否存在超期羁押现象,有无司法侵权行为,侦查人员是否贪污受贿或徇私枉法,侦查终结的方式有无违法之处等。人民检察院在审查逮捕、起诉时,应当审查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发现违法情况,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纠正,公安机关应当将纠正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还可以根据需要,派员参加公安机关对重大案件的讨论和其他侦查活动,发现有违法情况,有权要求纠正。三是审判监督。审判监督是指监督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包括人民法院是否遵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有关原则、制度和审判程序,强制措施的运用是否合法,审判人员有无贪污受贿、徇私枉法等渎职行为,是否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有无超期办案现象,对案件的实体裁判和程序处理决定是否合法等。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审判公诉案件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庭支持公诉,并对审判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人民检察院发现人民法院审判案件违反法定程序的,有权提出纠正意见;认为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错误时,有权依法抗诉。四是执行监督。执行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对执行机关执行刑罚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监督的对象既包括监狱、劳改队,也包括负责执行刑罚的其他机关、场所。具体包括:开始执行是否符合法定条件,有无非法拖延执行的情况,执行刑罚的场所、方法是否合法,手续是否齐备,执行中对刑罚的变更或对刑罚执行方法的变更、对新罪漏罪及申诉的处理有无违法之处,是否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私放罪犯、虐待罪犯等渎职行为等。人民检察院发现执行机关执行刑罚的活动有违法情况时,应当通知执行机关纠正;如果认为人民法院的减刑、假释裁定不当的,有权提出书面纠正意见,人民法院应当在法定期限内重新审查。
  
  
【相关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96修正)[19960317]
  第八条 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相关资料: 相关论文9篇 实务指南)
  第八十七条 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
(相关资料: 司法解释3篇 案例1篇 相关论文5篇 实务指南)
  第一百三十七条 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的时候,必须查明:
  (一)犯罪事实、情节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的认定是否正确;
  (二)有无遗漏罪行和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
  (三)是否属于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
  (四)有无附带民事诉讼;
  (五)侦查活动是否合法。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条文释义 相关论文8篇 实务指南)
  第一百六十九条 人民检察院发现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
(相关资料: 司法解释4篇 相关论文5篇 实务指南)
  第一百八十一条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时候,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条文释义 相关论文3篇 实务指南)
  第二百一十三条 罪犯被交付执行刑罚的时候,应当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将有关的法律文书送达监狱或者其他执行机关。
  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依法将该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刑罚。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一年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对于被判处拘役的罪犯,由公安机关执行。
  对未成年犯应当在未成年犯管教所执行刑罚。
  执行机关应当将罪犯及时收押,并且通知罪犯家属。
  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的罪犯,执行期满,应当由执行机关发给释放证明书。
(相关资料: 司法解释1篇 修订沿革 条文释义 相关论文1篇 实务指南)
  第二百一十五条 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应当将批准的决定抄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认为暂予监外执行不当的,应当自接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以内将书面意见送交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接到人民检察院的书面意见后,应当立即对该决定进行重新核查。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二百二十二条 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减刑、假释的裁定不当,应当在收到裁定书副本后二十日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纠正意见。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纠正意见后一个月以内重新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作出最终裁定。
(相关资料: 司法解释1篇 相关论文6篇 实务指南)
  第二百二十四条 人民检察院对执行机关执行刑罚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如果发现有违法的情况,应当通知执行机关纠正。
(相关资料: 修订沿革 条文释义 相关论文2篇 实务指南)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98修正)[19980514]
  第六条 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接受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一百六十四条 对于人民检察院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的案件,应当在七日内制作《不立案理由说明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通知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认为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公安机关在接到人民检察院要求立案的通知后,应当在十五日内决定立案,并将立案决定书送达人民检察院。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二百六十九条 在侦查过程中,接到人民检察院的纠正违法通知后,应当及时查处或者纠正,并将情况书面回复人民检察院。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二百九十三条 公安机关接到人民检察院认为暂予监外执行不当的意见后,应当立即对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进行重新核查,并在十五日内提出处理意见,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将处理结果通报人民检察院。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0902]
  第一百八十五条 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过程中,有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的情况,在庭审后提出书面纠正意见的,人民法院认为正确的,应当采纳。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三百六十五条 减刑、假释的裁定,应当及时送达执行机关、同级人民检察院、负责监督假释罪犯的公安机关以及罪犯本人。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的减刑、假释裁定不当,应当在收到裁定书副本后二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纠正意见。人民法院收到书面纠正意见后,应当重新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并在一个月内作出最终裁定。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19990118]
  第三百七十一条 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公安机关的立案活动实行监督。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三百七十二条 人民检察院发现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不立案侦查的,由审查逮捕部门审查;审查逮捕部门经过调查、核实有关证据材料,认为需要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理由的,经检察长批准,可以要求公安机关在七日内书面说明不立案的理由。
  经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部门审查,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经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三百七十三条 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部门应当受理,并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审查。审查中,可以要求被害人提供有关材料,进行必要的调查,认为需要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理由的,应当将案件移送审查逮捕部门办理。
  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后,审查逮捕部门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成立的,应当通知控告申诉部门,由控告申诉部门在十日内将不立案的理由和根据告知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的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按照本规则第三百七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办理。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三百七十四条 人民检察院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应当由检察长决定;重大或者疑难、复杂的案件,由检察长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三百七十五条 人民检察院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应当制作通知立案书,送达公安机关,同时抄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备案。
  人民检察院送达通知立案书时,应当将有关证明应该立案的材料同时移送公安机关,并且告知公安机关应当在十五日以内立案,将立案决定书送达人民检察院。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三百七十六条 人民检察院通知公安机关立案的,应当依法对通知立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三百七十七条 对于由公安机关管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人民检察院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人民检察院可以直接立案侦查。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三百七十八条 对于公安机关不应当立案而立案侦查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向公安机关提出纠正违法意见。
(相关资料: 司法解释1篇 实务指南)
  第三百七十九条 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部门或者审查起诉部门发现本院侦查部门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不报请立案侦查的,应当建议侦查部门报请立案侦查;建议不被采纳的,应当报请检察长决定。
(相关资料: 相关论文2篇 实务指南)
  第三百八十条 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三百八十一条 侦查监督主要发现和纠正以下违法行为:
  (一)对犯罪嫌疑人刑讯逼供、诱供的;
  (二)对被害人、证人以体罚、威胁、诱骗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的;
  (三)伪造、隐匿、销毁、调换或者私自涂改证据的;
  (四)徇私舞弊,放纵、包庇犯罪分子的;
  (五)故意制造冤、假、错案的;
  (六)在侦查活动中利用职务之便谋取非法利益的;
  (七)在侦查过程中不应当撤案而撤案的;
  (八)贪污、挪用、调换所扣押、冻结的款物及其孳息的;
  (九)违反刑事诉讼法关于决定、执行、变更、撤销强制措施规定的;
  (十)违反羁押和办案期限规定的;
  (十一)在侦查中有其他违反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的行为的。
(相关资料: 司法解释1篇 实务指南)
  第三百八十二条 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部门、审查起诉部门在审查逮捕、审查起诉中,应当审查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发现违法情况,应当提出意见通知公安机关纠正。构成犯罪的,移送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监所检察部门发现侦查中违反法律规定的羁押和办案期限规定的,应当依法提出纠正违法意见。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三百八十三条 人民检察院根据需要可以派员参加公安机关对于重大案件的讨论和其他侦查活动,发现违法行为,应当及时通知纠正。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三百八十四条 诉讼参与人对于侦查机关或者侦查人员侵犯其诉讼权利和人身侮辱的行为提出控告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受理,并及时审查,依法处理。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三百八十五条 对于公安机关执行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不批准逮捕决定的情况,以及释放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或者变更逮捕措施的情况,人民检察院发现有违法情形的,应当通知纠正。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三百八十六条 人民检察院发现公安机关或者公安人员在侦查或者决定、执行、变更、撤销强制措施等活动中有违法情形的,应当及时提出纠正意见。
  对于情节较轻的违法情形,由检察人员以口头方式向侦查人员或者公安机关负责人提出纠正,并及时向本部门负责人汇报;必要的时候,由部门负责人提出。
  对于情节较重的违法情形,应当报请检察长批准后,向公安机关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三百八十七条 人民检察院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的,应当根据公安机关的回复,监督落实情况;没有回复的,应当督促公安机关回复。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三百八十八条 人民检察院提出的纠正意见不被接受的,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报告,并抄报上一级公安机关。上级人民检察院认为下级人民检察院意见正确的,应当通知同级公安机关督促下级公安机关纠正;上级人民检察院认为下级人民检察院纠正违法的意见错误的,应当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撤销纠正违法通知书,并通知同级公安机关。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三百八十九条 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部门、审查起诉部门发现侦查人员在侦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本院侦查部门审查,并报告检察长。侦查部门审查后应当提出是否立案侦查的意见,报请检察长决定。对于不属于人民检察院管辖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三百九十条 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部门或者审查起诉部门对本院侦查部门侦查或者决定、执行、变更、撤销强制措施等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应当根据情节分别处理。情节较轻的,可以直接向侦查部门提出纠正意见;情节较重或者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报告检察长决定。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三百九十一条 人民检察院依法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三百九十二条 审判活动监督主要发现和纠正以下违法行为:
  (一)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的受理违反管辖规定的;
  (二)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违反法定审理和送达期限的;
  (三)法庭组成人员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四)法庭审理案件违反法定程序的;
  (五)侵犯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的;
  (六)法庭审理时对有关程序问题所作的决定违反法律规定的;
  (七)其他违反法律规定的审理程序的行为。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三百九十三条 审判监督由审查起诉部门承办,对于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违反法定期限的,由监所检察部门承办。
  人民检察院可以通过调查、审阅案卷、受理申诉等活动,监督审判活动是否合法。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三百九十四条 人民检察院在审判活动监督中,如果发现人民法院或者审判人员审理案件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
  出席法庭的检察人员发现法庭审判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应当在休庭后及时向本院检察长报告。
  人民检察院对违反程序的庭审活动提出纠正意见,应当由人民检察院在庭审后提出。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三百九十五条 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审判活动中违法行为的监督,可以参照本规则有关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活动中违法行为监督的规定办理。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三百九十六条 人民检察院依法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否正确实行监督,对人民法院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应当依法提出抗诉。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三百九十七条 人民检察院认为同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提出抗诉:
  (一)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二)有确实、充分证据证明有罪而判无罪,或者无罪判有罪的;
  (三)重罪轻判,轻罪重判,适用刑罚明显不当的;
  (四)认定罪名不正确,一罪判数罪、数罪判一罪,影响量刑或者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的;
  (五)免除刑事处罚或者适用缓刑错误的;
  (六)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严重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的。
(相关资料: 相关论文1篇 实务指南)
  第三百九十八条 对刑事判决、裁定的监督由审查起诉部门承办。
  人民检察院通过受理申诉、对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审查等活动,监督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否正确。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三百九十九条 人民检察院在收到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书或者裁定书后,应当及时审查,承办人员应当填写刑事判决、裁定审查表,提出处理意见,报审查起诉部门负责人审核。对需要提出抗诉的案件,审查起诉部门应当报请检察长决定;案情疑难或者重大复杂的案件,由检察长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四百条 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抗诉,应当在接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十日内提出;对裁定的抗诉,应当在接到裁定书后的第二日起五日内提出。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四百一十条 对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案件,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仍然确有错误的,如果案件是依照第一审程序审判的,同级人民检察院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如果案件是依照第二审程序审判的,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四百一十一条 人民检察院对自诉案件和没有公诉人出庭的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的判决、裁定的监督,适用本节的规定。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四百一十二条 人民检察院依法对执行刑事判决、裁定的活动实行监督,保障刑事判决、裁定的正确执行。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四百一十三条 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免除刑事处罚的,人民检察院应当监督在押被告人是否被立即释放。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四百一十四条 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在被执行死刑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临场监督。
  执行死刑临场监督,由检察人员担任,并配备书记员担任记录。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四百一十五条 人民检察院收到同级人民法院执行死刑临场监督通知后,应当查明同级人民法院是否收到最高人民法院或者高级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的判决或者裁定和执行死刑的命令。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四百一十六条 临场监督执行死刑的检察人员应当依法监督执行死刑的场所、方法和执行死刑的活动是否合法。在执行死刑前,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建议人民法院停止执行:
  (一)被执行人并非应当执行死刑的罪犯的;
  (二)罪犯犯罪时不满十八岁的;
  (三)判决可能有错误的;
  (四)在执行前罪犯检举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的;
  (五)罪犯正在怀孕的。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四百一十七条 在执行死刑过程中,人民检察院临场监督人员根据需要可以进行拍照、摄像;执行死刑后,人民检察院临场监督人员应当检查罪犯是否确已死亡,并填写死刑临场监督笔录,签名后入卷归档。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四百一十八条 判处被告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判决、裁定在执行过程中,人民检察院进行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死刑缓期执行期满,符合法律规定应当减为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条件的,监狱是否及时提出减刑建议提请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是否依法裁定;
  (二)罪犯在缓期执行期间故意犯罪,监狱是否依法侦查和移送起诉;罪犯确系故意犯罪的,人民法院是否依法核准或者裁定执行死刑。
  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故意犯罪,执行机关移送人民检察院受理的,由服刑所在地的分、州、市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是否提起公诉。
  人民检察院发现人民法院对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减刑不当的,应当依照本规则第四百二十九条至第四百三十一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如果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又故意犯罪,经人民检察院起诉后,人民法院仍然予以减刑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依照本规则第十章第四节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四百一十九条 人民检察院对看守所收押、监管、释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活动,依法实行监督,发现违法行为,应当通知看守所纠正。
  人民检察院发现看守所在罪犯送交执行活动中有下列违法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通知纠正:
  (一)对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余刑在一年以上的罪犯,自接到人民法院执行通知书、判决书或者裁定书之日起三十日以内未送交执行机关执行的;
  (二)对判处拘役的罪犯未依法送交拘役所执行刑罚的;
  (三)对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或者适用缓刑的罪犯,在判决或者裁定生效后未依法移送罪犯居住地公安机关执行的。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四百二十条 人民检察院发现监狱、未成年犯管教所、拘役所在收押罪犯活动中有下列违法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通知纠正:
  (一)没有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书或者裁定书、执行通知书等有关法律文书而收押的;
  (二)收押罪犯与收押凭证不符的;
  (三)应当收押而拒绝收押的;
  (四)收押依法不应当关押的罪犯的;
  (五)其他违反收押规定的。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四百二十一条 人民检察院发现执行机关在狱政管理教育改造等活动中有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提出纠正。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四百二十二条 人民检察院对监狱、看守所、拘役所暂予监外执行的执法活动实行监督,发现有下列违法情况的,应当提出纠正意见:
  (一)将不具备法定条件的罪犯报请暂予监外执行的;
  (二)对罪犯报请暂予监外执行没有完备的合法手续的;
  (三)对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未依法予以监外执行的,或者罪犯被批准暂予监外执行后未依法交付监外执行的;
  (四)罪犯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有违法行为,应当收监执行未收监的;
  (五)暂予监外执行的条件消失后,未及时收监执行的;
  (六)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刑期届满,未及时办理释放手续的。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四百二十三条 人民检察院接到批准或者决定对罪犯暂予监外执行的通知后,应当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包括:
  (一)是否属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
  (二)是否属于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罪犯;
  (三)是否属于正在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四)是否属于自伤自残的罪犯;
  (五)是否属于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罪犯;
  (六)办理暂予监外执行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检察人员可以向罪犯所在单位和有关人员调查,可以向有关机关调阅有关材料。
  经审查认为暂予监外执行不当,应当向批准或者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提出纠正意见的,由检察长决定。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四百二十四条 人民检察院认为暂予监外执行不当的,应当自接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提出书面纠正意见呈报批准或者决定暂予监外执行机关的同级人民检察院送交批准或者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四百二十五条 人民检察院向批准或者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送交不同意暂予监外执行的书面意见后,应当监督其立即对批准或者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结果进行重新核查,并监督重新核查的结果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对核查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依法提出纠正意见。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四百二十六条 对于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人民检察院发现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应当通知执行机关收监执行。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四百二十七条 人民检察院对执行机关报请人民法院裁定减刑、假释的活动实行监督,发现有下列违法情况,应当提出纠正意见:
  (一)将不具备法定条件的罪犯报请人民法院裁定减刑、假释的;
  (二)对依法应当减刑、假释的罪犯不报请人民法院裁定减刑、假释的,或者罪犯被裁定假释后,应当交付监外执行而不交付监外执行的;
  (三)报请人民法院裁定对罪犯减刑、假释没有完备的合法手续的。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四百二十八条 人民检察院接到人民法院减刑、假释的裁定书副本后,应当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包括:
  (一)被减刑、假释的罪犯是否符合法定条件;
  (二)执行机关呈报减刑、假释的程序是否合法;
  (三)人民法院裁定减刑、假释的程序是否合法。
  检察人员可以向罪犯所在单位和有关人员调查,可以向有关机关调阅有关材料。
  经审查认为人民法院减刑、假释的裁定不当,应当提出纠正意见的,由检察长决定。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四百二十九条 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减刑、假释的裁定不当,应当在收到裁定书副本后二十日内,向作出减刑、假释裁定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纠正意见。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四百三十条 对人民法院减刑、假释裁定的纠正意见,由作出减刑、假释裁定的人民法院的同级人民检察院书面提出。
  下级人民检察院发现人民法院减刑、假释裁定不当的,应当立即向作出减刑、假释裁定的人民法院的同级人民检察院报告。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四百三十一条 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减刑、假释的裁定提出纠正意见后,应当监督人民法院是否在收到纠正意见后一个月内重新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并监督重新作出的最终裁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对最终裁定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四百三十二条 人民检察院发现监狱、未成年犯管教所、拘役所、看守所对服刑期满或依法应当予以释放的人员没有按期释放,或者对服刑未满又无合法释放根据的罪犯予以释放等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通知纠正。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四百三十三条 人民检察院发现对被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公安机关监督管理措施没有落实或者监督管理措施不当,执行期满没有通知本人并公开宣布解除管制或者恢复政治权利等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通知纠正。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四百三十四条 人民检察院发现人民法院对被判处罚金、没收财产的罪犯没有依法予以执行,或者执行不当,或者罚没的财物未及时上缴国库的,应当及时通知纠正。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四百三十五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适用缓刑的罪犯、被假释的罪犯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人民检察院应当监督有关单位对罪犯的监督管理和考察措施是否落实。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第四百三十六条 对人民法院的交付执行活动、执行机关的执行活动以及其他机关有关执行刑事判决、裁定的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的监督,可以参照本规则有关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活动中违法行为监督的规定办理。
(相关资料: 实务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修正)[20040314]
  第一百二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Copyright © 2009-2013 广州律师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385号太古汇一座31楼 联系电话:1332280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