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律师网 > 医疗事故 >
境外媒体对我国医疗纠纷作出过度解读
最近,随着我国医疗纠纷日趋严重化,一些境外媒体开始对这一现象作出过度解读。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境外媒体对我国医疗纠纷作出过度解读
澳大利亚媒体近日发表题为《这张照片告诉你,为何中国医疗体系已经崩溃》的报道称,有关部门已向中国首都北京的20多家医院配发防暴装备。此举表明,公众对超负荷运转、资源不足的中国医疗体系的不满情绪高涨。
报道称,中国能将航天员送入太空,但回到地面上,在该国的医院和医疗中心,却看不到这样大手笔的投资。
据报道,北京市医院管理局近日配发了防暴装备,并在一家医院进行了安保演练。
报道称,安保手段增加表明,随着中国的医药制度转变为一种在更大程度上以自由市场、患者自付而且费用高昂为基础的制度,民众内部的紧张关系日渐加剧。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专家刘继同曾对记者说:“一旦医疗体系认定其目标是挣钱,患者就再也不信任医生了。”
中国媒体配发的一张照片显示,这些安全防护装备包括840套勤务头盔、防刺服、防割手套、橡胶警棍和防护腰带等个人防护器材。
另外,配发的还包括防爆毯、防暴钢叉、防暴脚叉和辣椒水喷罐等防暴装备。
报道称,过去12个月中,由于医疗费用激增和资源缩减,中国民众对医疗体系的不满情绪加剧。这导致人们对医护人员的怒火愈演愈烈,在某些情况下还出现了暴力事件。
据报道,2013年10月,在东南省份浙江的温岭第一人民医院,一名医生被刺死。
发生这一事件后,数百名医院工作人员在这家医院外举行抗议活动,要求得到更好的保护。
在一篇关于中国医疗体制的报道中,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劳顿·伯恩斯说,中国一些医院负责人的任命带有政治色彩,他们不是受过职业训练的管理者,因此导致医院缺乏恰当管理,令医疗改革进一步受阻。
伯恩斯说,政府“控制某些药物和医疗项目的价格,使人们普遍能够负担得起。但这影响了医院的赢利,因此政府又允许医院在高科技设备上高收费以及提供较为昂贵的药物、设备和项目”。
报道称,日前发放的防暴装备也许能保护医护人员,但不可能平息公众的不满情绪。
【延伸阅读】
北京将招募1500余名“守护天使”缓和医患关系
外媒称,中国首都北京正采取一种新颖的办法来保护医生免遭来自愤怒患者不断加剧的暴力威胁:“守护天使”志愿者。
英媒4月援引中国官方媒体的报道称,该计划将招募志愿者,让他们担任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中间人,以消除医患分歧,缓和紧张关系。
据中国媒体报道,此次北京将招募1500余名志愿者,在21家市属医院服务。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局长封国生表示,在与志愿者交谈后,患者将更好地理解医生。他还说志愿者的服务将包括患者陪伴和心灵抚慰等。
报道称,在中国医疗体系努力应对医生数量少、培训水平低以及令医疗成本增加的猖獗腐败问题时,中国医生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威胁。过去一年发生了多起病人伤医、杀医事件。
在袭击事件增多后,中国政府今年早些时候加强了医院的安保工作,在一些地方部署了警察并增加了监控。2014年2月,东北省份黑龙江的一名医生被愤怒的病人打死,2013年10月,另一名医生被捅死。
报道称,中国政府此前称他们将对干扰医疗机构工作秩序者加大处罚力度,并采取措施打击收“红包”现象,这种为得到更快更好治疗而进行的贿赂常常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因为它提高了患者的医疗成本。
据报道,中国政府的关键政纲之一就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一份报告,到2020年,中国的医疗支出预计将达到1万亿美元。
【延伸阅读】
美刊:中国医患关系为何如此紧张?
外媒称,在中国行医已成为高风险行业。
据美国媒体2013年12月初报道,10月份的10天时间里,中国报告了至少6起针对医疗工作者的袭击事件。在最近发生的事件中,一位对手术结果不满的男性在浙江省的一家医院里刺死了一位医生,还刺伤了另外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