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律师网 > 医疗事故 >
新形势下防范医疗纠纷要有新观念和新举措
首页 > 自律维权 > 维权知识
新形势下防范医疗纠纷要有新观念和新举措
2011-12-20 10:51:41作者:王首圣 沈阳军区总医院; 凌 琨 辽宁省肿瘤医院
【大、中、小】
近年来,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据相关部门统计,2002年,全国医患纠纷有5000多起,2004年上升到8000起,2006年上升到1万余起,2010年以来则远远超过这个数字。由一些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而引发的医疗暴力事件频频发生,使一些医院的医疗安全环境令人担忧。如何防范和化解医患矛盾与纠纷,不断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医疗机构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我们除了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医疗护理质量外,还要有新思维、新视角和新举措,积极探索有效方法加以解决。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在互动换位中防范医疗纠纷
多年来,医务人员认真履行和践行“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在广大群众中享有良好的声望,赢得了百姓的信赖。医务工作者作为医疗活动的发生者,对医疗纠纷的防范有着绝对的权威。近年来,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居高不下,但绝大多数矛盾和纠纷不是对抗性的,主要是由于医患双方认识问题的思想观念和角度不同而产生的分歧及矛盾。因此,只要处于占主导地位的医护人员转变服务思想、更新服务观念,积极用新的思维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就有可能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甚至有些医疗纠纷就可以避免。
1. 强化互动式观念:
医患双方应该是彼此互动、相互配合的开放式平等关系,但现实生活中医患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容易造成医生处于强势、患者处于弱势的“力量悬殊”的不平等。在这种情况下,医生要有积极开放的思维,用宽广的胸怀对待患者,依据知情同意、自愿选择的人性化思想,积极让患者了解和参与医疗活动,使医患双方都成为参与诊疗的主体。
2. 强化优质服务意识:
从医疗纠纷的形成原因可以看出,服务态度也是导致医疗纠纷的原因之一。强化优质服务意识可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医疗纠纷的发生与当事医护人员的态度、耐心程度和随机应变能力有直接关系。因此,医护人员要自觉站在病人的角度,从转变服务意识入手,用仁心仁术真心诚意地为病人提供优质一流的服务,把“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宗旨变为现实
3. 强化风险分担意识:
一切为了病人,救死扶伤勇于承担风险的高尚思想,不但没有错,而且永不过时。 但一些医患纠纷的客观事实告诫我们,提供医疗服务一定要有风险分担意识,强化沟通环节,让患者知道,患者亲人知情,患者朋友了解,彼此共担风险,或在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化解和减少风险。
4. 强化换位意识:
现实生活中,有些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的产生都是由于医患双方不能换位思考,相互缺乏理解和信任造成的。患者担心医生看病不认真,医生则害怕病人不讲理、找茬“惹事”。其实,医患双方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作为患者,应对医生多些尊重、理解、配合和谅解;作为医生,更要对患者多些宽容和同情,应以自己有病后的心情和渴望来对待患者的需求,只有这样医患关系才能融洽,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二、提升人文素养,强化医患沟通,化解医患矛盾
实施人文关怀,就是医生在为患者服务中,不单是用医学专业知识,更多是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知识运用于整个医疗服务中,才能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与交流,既是人文关怀理念的主要表现,又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内容。医疗实践证明,医患沟通的实质是将新的医疗服务模式用于诊疗服务中,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水平。
1. 高尚的医德和敬业精神是医患有效沟通的基石:
一要对患者恪守医德,病人至上。德为医之魂,医乃仁术。全国医德风范终身奖获得者、“医德楷模”裘法祖院士,生前曾反复强调,“医生在技术上可以有高低,但医德必须高标准。”作为一名医护人员要以“人民的好军医华益慰”及从医61年没收一个红包的“军中白求恩” 张新生为榜样,诚于品德,精于专业,救死扶伤,对待患者一视同仁,不嫌贫爱富,不以医谋私,自觉筑牢保持高尚医德的“防火墙”。二要对患者有真挚情感,富有同情心。在检查、用药等诊疗活动中,要多为病人着想,处处为患者考虑,带着真情下病房,想着病人开处方,自觉做到因病施治,合理用药。三要学会倾听。医生仔细倾听患者叙述的过程,实际就是医生了解病人病情及病史和患者释放心理压力的过程。其实,老百姓求医看病,除了希望解除身体上的疾病,更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情感关怀。哪怕只是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微笑,一个真诚的眼神,一个亲切的手势,就令病人感动不已。
2. 熟练的沟通技巧是医患有效沟通的前提与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