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名片

当前位置: 广州律师网 > 劳动纠纷 >

如何妥善處理勞資糾紛?

香港國際貨櫃碼頭工潮已經持續多日。圖為罷工工友一同繫上「工人大團結」、「抗爭到底」的標語頭巾。(資料圖片)

早前國泰空中服務員工會於香港國際機場舉行反對資方單方面加薪活動。

 

香港國際貨櫃碼頭工潮亦有學生及社運人士參與其中。(資料圖片)

  香港國際貨櫃碼頭工潮已發生了十多天,勞資雙方仍未能達成共識,何時才能圓滿解決,天曉得。碼頭工潮拖得愈久影響愈大,除了貨櫃碼頭運作受阻,積壓的大批食材、水果、穀物等隨時變壞,對原材料交收、貨運、生產等工序也造成嚴重延誤,在骨牌效應下,供應鏈受重創,有關行業經濟損失慘重。你認為這次工潮誰對誰錯?你認為勞工及福利局是否應該扮演一個更積極的角色?對於勞資糾紛的種種,你認為怎樣才能妥善處理,以達致雙贏局面?

  不應成政治運動

  近日有工人與外判商的談判告吹,溝通平台拉倒,關係僵持並倒車,誰之過?

  筆者多年前曾選修勞工法,其原意為保障勞方權益,而且香港法律亦有保障工業行動;眼前所見,罷工工友為爭取更合理的薪酬養妻活兒是情有可原,罷工期間,工友手停口停,也怕日後秋後算帳,打工仔辛勞工作莫非為了飯碗,資方也不宜機械性的回應訴求,有時商業世界的人情味更易解決難題;筆者亦曾修讀調解課程,其原理則是充當雙方的調停角色,為大局及往後彼此關係作眼點,勞資雙方應誠懇溝通。

  可是,局勢已趨明朗,勞工處亦現身參與斡旋,但似乎工會不是愈幫愈忙,便是刻意把勞方和資方關係愈扯愈遠。筆者認為工會應以工友的利益作大前提,積極令工友及對社會造成的損失減至最低,而不是火上加油,肆意撥火令火勢一發不可收拾,作為工會代表,應千方百計讓各方返回談判桌,釋出善意。若筆者為工友,我會以溫和方法爭取對話,而不會以佔據達至癱瘓的效果,減少各方損失,達至共贏,而不是令各方淪為輸家。

  旁觀者清,大眾需要理智判斷工會是否拿我們工友作政治籌碼,從中作梗,是否口口聲聲借我們工友過橋,聲稱替我們工友爭取更好待遇為名,卻是以籌款及吸納新會員以壯大聲勢為實。工友應該知道工會要增強號召力應以工友利益作出發點,憑良心做實事,並不是將工友推落火坑作社運前線鬥士,勞資糾紛絕不應被炒作成為偏激政治運動,工會要解決問題而非製造問題。(文:傑出青年領袖朱家健)

  士可殺不可辱

  香港國際貨櫃碼頭外判工人爭取加薪的工潮一事已如火如荼,縱然勞資雙方仍然僵持,資方至今仍只選擇用數千元利誘員工返回崗位,惟未曾與工會正式商討解決事宜。對於我這升斗市民而言,我當然明白到商家要奉行最大利潤化的策略,但資方卻派出董事總經理嚴磊輝講話,他那份目中無人、囂張的樣子,不但得不到認同,更令我對碼頭工人增進「身雖不能至,心焉嚮往之」的壯志。

  第一,要解決今次勞資糾紛,政府是責無旁貸,基於是次紛爭涉及香港多個行業,嚴重增加全球貨物供應鏈帶來「漣漪效應」、海運成本,甚至令貨船選擇停泊其他碼頭。可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選擇罷工第七天才斡旋。

  政府的後知後覺會令到我們猜測,政府究竟是否畏首畏尾,害怕得罪大商家,抑或根本就措手無策?其實,政府是有必要及早介入事宜,即使為挽留香港形象也好,真心為解決工人利益也好,就決不能讓資方任意妄為,依然不作任何解決方案。

  第二,商家要明白「員工是公司最大資產」,由1997年至今,工資不升反降,2003年沙士襲港,資方叫勞方共渡時艱,減薪留職,但到經濟復甦,卻拒絕改善薪酬待遇,假外判之手刻薄工人。當然,這些大財團雖不能做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但至少,他們不應再把工人當作為搖錢樹。畢竟,「士可殺,不可辱」。(文:恒生管理學院新聞及傳播學系學生吳若瑜)

  依法處理勞資糾紛

  香港的大規模的罷工活動不算多,對上一次已是六年前,當時紮鐵工人罷工近40天,終於令承辦商答應為工人大幅加薪。這次碼頭工運,已經進入第二個星期,雖然已經令不少貨主損失慘重,不過外判商態度依然強硬,相信罷工行動仍會繼續一段時間。

Copyright © 2009-2013 广州律师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广州市天河体育东路羊城国际商贸中心大厦东塔七楼 联系电话:1332280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