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律师网 > 刑事辩护 >
论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权利保护
《兰州大学》 2011年
获取最新
论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权利保护
刘耀伟
【摘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我国法律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目前我国的国情和司法现状下,该项制度的存在有着绝对的必要性和积极的意义。但是在理论和操作层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原告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目的是保护自己的权利。可是他们在诉讼中却受到种种限制,致使他们的权利无法得到充分实现。本文旨在通过对一些问题的剖析,反思我国法律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权利保护方面存在的制度缺陷,提出相对应的修改意见,使这一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文章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列举一起交通肇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从案件中总结出两个争议焦点:一、案件中附带民事诉讼原被告双方主体是否适格;二、原告人各项诉讼请求是否属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法院判决事项是否合法。从这两个焦点,引出对本文主题的思考: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如何更好的保护原告人权利。第二部分着重从程序的被动性,几种特殊情况下的原告人,被告人范围,原告人权利的局限性,权利人维权道路选择等五个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中存在的程序、主体、赔偿范围和事项、财产保全和执行等十七个问题,并对其中被害人死亡或民事行为能力不完全时由谁作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其他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单位和个人”如何理解,“物质损失”的范围如何界定,如何对待精神损害赔偿、死亡赔偿金和残疾赔偿金等问题发表个人见解。第三部分对本文列举的案例进行评析后,提出了建立公安、检察机关对被告人财产调查制度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诉前财产保全申请权制度,实体法上适用民事法律规定的范围、规则、标准等进行审理附带民事案件,将民事部分执行情况作为被告人减刑、假释的积极因素考虑,建立国家补偿制度等四项司法改革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5.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团体订阅中心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刘力新;人民检察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有关问题的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鄢智敏;查小云;;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若干问题探讨[J];法律适用;2007年06期
4 谌鸿伟;贾伟杰;;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设计缺陷及重构[J];法学评论;2006年02期
5 王俊民;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范围新问题探究[J];法学;2001年02期
6 徐武生;赃款赃物追缴若干法律问题探讨[J];公安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7 刘东根;我国刑事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完善[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8 郑高键;;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内容之主体分析[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刘知春;蒙凤娟;;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的缺失及完善[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冯志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两个问题[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晓芳 王东辉;[N];法制日报;2000年
2 丁建明;[N];人民法院报;2002年
3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明楷;[N];人民法院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史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徐燕华;论刑事附带民事执行[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3 薛焕彬;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改革刍议[D];吉林大学;2005年
4 涂艳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若干问题的思考[D];清华大学;2005年
5 何荣添;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D];厦门大学;2009年
6 田滢;刑事附带民事赔偿与民事赔偿的立法冲突与协调[D];湖南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俊;;论合同诈骗罪[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2 童伟华;;财产罪的法益——修正的“所有权说”之提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3 何承斌;共同犯罪与身份问题的比较研究——以贪污犯为线索评析我国共同犯罪与身份问题立法[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王国春;;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肖芸;;职务侵占罪主体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6 文涛;;再论盗窃罪、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区别[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陈瑞华;;无偏私的裁判者——回避与变更管辖制度的反思性考察[J];北大法律评论;2004年00期
8 孙毅;;处于多重语境中的民事责任能力[J];北方法学;2007年01期
9 刘士心;;论利用ATM机故障恶意取款行为的定性——兼论侵占罪、盗窃罪、信用卡诈骗罪实行行为的区别[J];北方法学;2008年06期
10 沈志民;;对盗窃在他人保管之下的本人财物行为的刑法评价[J];北方法学;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郭勇;;浅论转化型抢劫[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2 陈仕菊;;对刑法中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几点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