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律师网 > 土地房产 >
聋哑老人为房产诉亲侄法援律师成功化解纠纷-
今年3月初,两位老人相互搀扶着来到津南区法律援助中心,其中一名老人激动地对着工作人员比比划划。经了解,这位老人为聋哑人,陪伴人员为其妹妹。经由其妹妹转述,工作人员得知了老人所要表达的意思。老人姓王,今年80岁,自小父母双亡,因有语言障碍,一直与兄长一家共同生活。成年后兄长又早早离世,老人终生未娶,辛辛苦苦劳作20多年,将兄长留下的4个孩子拉扯成人。早年老人与兄长共同建造了3间土房,现在津南区土地整合,该房屋被拆迁,老人在与其嫂平分土房后,获得了44.56平方米的还迁面积。而其侄子和老人妹妹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将其中的4.56平方米划归到其嫂子的名下。老人在得知后大怒,觉得自身财产权利受到侵犯,非要起诉侄子要回那4.56平方米的补偿面积。
津南区法律援助中心赵利、田俊娜认真了解老人的情况后,发现有两个问题:第一,老人虽为残疾人,但并无法定的监护人,因此其真实的意思非常重要,而中心工作人员都不懂手语;第二,律师所了解的基本情况都是由其妹妹转达,而在本案中,老人的妹妹与其嫂子、侄子是其财产的共同侵害人,因此其妹妹的转述是否系老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值得商榷。鉴于此,津南区法律援助中心在受理案件后,一方面律师先为其写下诉状以安抚老人的情绪,防止其过分激动影响身体;另一方面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机构为老人联系手语翻译。之后律师带着翻译亲自到老人家中办理委托手续,并探究老人的真实意思。
通过深入细致的了解,律师才发现其中另有隐情。原来老人对其侄子的感情一直很深,此次起诉并非真想要回那4.56平方米的补偿面积,而是因为其侄子两年多没来看他一眼,对他不管不问,感到非常寒心,才以要回还迁面积为借口与侄子交涉。
援助律师于是又辗转找到老人的侄子,详细了解情况。其侄子也倍感委屈,坦言他们叔侄关系本来很好,主要是近两年其姑姑(即老人的妹妹)从中作梗,将老人从其家中接走,意图在老人去世后霸占其房产,并怂恿老人要回那几平方米,为她自己凑取一套大的还迁房。律师找准矛盾的焦点后,首先找来老人的妹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向其讲明法律关系,劝说其在上述叔侄关系上应当起到积极作用,而不是离间二人。
将老人的妹妹说服后,律师又分头做老人和其侄子的工作。其间双方几度发生争执,局面僵化,律师们在老人家和其侄子家奔波数十趟,电话打了无数次,双方关系终于得以缓和。在律师们的引领下,其侄子买了东西到老人家中探望,诚恳地向叔叔表达歉意,并当场拿出1万元钱作为补偿,叔侄二人抱头痛哭。
对于家庭纠纷而言,诉讼一直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尤其在此案中老人情况特殊,对簿公堂只会使双方矛盾激化,导致老人今后孤苦无依。法援中心在受理案件之初便决定通过调解解决此案,在办理过程中也本着这一宗旨而不懈努力。其间律师吃过很多次闭门羹、承受过当事人的恶言恶语,甚至谩骂恐吓,援助律师之所以选择了这一艰难的解决方式,目的就是为了从本质上缓和矛盾,为他们重塑和谐的家庭关系。(本报通讯员 孙革红 冯晓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