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律师网 > 成功案例 >
刑事案例研究与司法问题释疑/
基本信息
书名:刑事案例研究与司法问题释疑
原价:18.00元
作者: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8-01
ISBN:9787313040459
字数:
页码:31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刑事案例研究与司法问题释疑》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内容提要
《刑事案例研究与司法问题释疑》编写中注意把握以下几点:第一,案例的典型性。《刑事案例研究与司法问题释疑》所采集的案例基本上是在检察办案过程中存在较大争议的案例,而且这些争议问题又涉及到对刑法适用中一类问题的理解;第二,案例的实用性。在编辑时,我们既注音全面反映案件的客观情况,又罗列了司法实践部门的不同争议观点,重点放在对法律适用问题的解析上,使读者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第三,案例的理论性。《刑事案例研究与司法问题释疑》中案例的作者大都是长期从事检察实践工作,又具有较深理论功底和较强研究能力的检察官。他们以案例为对象,在刑法学理论和原理的层面上展开研究,以点带面,触类旁通,使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得到较为全面的结合。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本案例所涉及的刑法理论问题是:刑法第140条销售伪劣商品罪明文规定以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作为定罪处罚的限定条件,未达到此数额的能否定罪处罚,或作为情节犯的销售伪劣商品罪是否存在犯罪未遂,以及犯罪未遂是否应当处罚。对此,我们从以下两方面加以评析。
1.情节犯是否存在犯罪未遂
情节犯是属于犯罪形态方面的概念。我国刑法学界对情节犯的概念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分歧。一种观点认为,情节犯是以一定严重或者恶劣之情节作为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的犯罪①;另一种观点认为,情节犯是我国刑法特有的犯罪形态,是指某种危害社会的行为以“情节严。重”或者“情节恶劣”为犯罪成立要件的犯罪形态。情节犯包括数额犯②。以上两种观点的区别在于:前一种观点将情节犯的“情节”解释、为犯罪构成的要件;后一种观点则将情节犯的“情节”理解为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一个定罪的综合要件,是一系列事实的总和。我们认为,上述两种对情节犯概念的不同解释,都不影响刑法分则具体情节犯犯罪未遂存在的可能性。
首先,将情节犯的“情节”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观点,自然地可以推导出情节犯存在犯罪未遂的结论。因为我国刑法学界公认的观点认为,犯罪既遂是指着手实行的犯罪行为具备了具体犯罪全部构成要件的情况,即既遂的构成要件说。而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或障碍,而未达犯罪既遂的情况③。既然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情节因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或障碍未实现,自然成立犯罪未遂。
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