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律师网 > 成功案例 >
房屋返还合同纠纷案二审答辩状(成功案例)
律师档案
荆华律师
所在地区:上海 - 上海
[点击咨询]
[]
手机:15900861392
电话:-
执业证号:13101200911563143
所在律所:上海申渝律师事务所
联系地址:
律师文集更多>>
按专业找上海律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律师文集> 房屋返还合同纠纷案二审答辩状(成功案例)
房屋返还合同纠纷案二审答辩状(成功案例)
作者:荆华 时间:2012-11-14
民事答辩状
答 辩 人:王丽,女,汉族,1968年12月19日生
住址:上海市徐汇区明成家园23幢201室
被答辩人:(一)上海市嘉润商贸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江风 职务:总经理
住所地:上海市玉龙街87号
(二)李于奇,男,汉族,1959年2月16日生
住址:上海市长宁区凯旋路56号
(三)盛伟,男,汉族,1959年12月18日生
住址:上海市长宁区凯旋路56号
答辩人与被答辩人返还原物纠纷一案,被答辩人不服上海市**区人民法院(2011)*民初字第*号判决,提出上诉。答辩人认为一审法院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因此,答辩人请求二审法院依法予以维持一审判决。
针对被答辩人的上诉,答辩人根据本案事实及相关法律规定,提出如下答辩意见:
一、答辩人是本案诉争房屋的合法所有权人,该事实明晰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答辩人理应依法享有对该房屋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一)事实和证据表明,答辩人才是本案诉争房屋的合法所有权人。
本案诉争房屋系答辩人于1986年向李惠芳、李兴娣购买所得,并由上海市房屋交易所见证,订立了沪房交字第1854、1855号房产买卖契纸。2001年4月,答辩人又依法领取了该房的房屋所有权证。因此,答辩人是本案诉争房屋的合法所有权人。
1993年12月,答辩人买下玉湾桥的对调房,但被答辩人(一)并没有买下答辩人的凯旋路房屋。凯旋路房屋的所有权人当然还是答辩人。虽然《房屋交换使用协议》没有约定房屋交换使用的期限,但是房屋交换使用的前提已经不存在了,不再是交换使用,而是有偿使用。2001年的民事调解书,对该房屋的有偿使用期限也作了明确约定,即房屋的有偿使用期限自2001年起再延长8年。也就是说,8年以后是让被答辩人(二)、被答辩人(三)继续居住还是收回房屋,完全是由答辩人决定的。被答辩人(二)、被答辩人(三)从来都不是该房屋的真正权利主体。
因此,答辩人是合法的所有权人,当然依法对自己的房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这种权利排除他人对于其财产违背共意志的干涉,它是一种最充分、最完整的财产权和物权。
(二)答辩人作为该房屋的合法产权人,有权要求被答辩人(二)、被答辩人(三)立即搬迁让出,返还房屋。
《房屋交换使用协议》、《民事调解书》都明确了被答辩人(二)、被答辩人(三)可以居住在诉争房屋的前提:是需要向答辩人支付租金的。本案中,被答辩人(二)、被答辩人(三)10多年来一直未向答辩人支付租金,却霸占答辩人的房屋不走,就是侵权。单凭这一事实,答辩人有权要求其立刻停止侵权,搬迁让出,返还房屋。
至于被答辩人(一)在上诉状中,引用了某些拆迁条例来强调被答辩人(二)、被答辩人(三)作为承租人的权利,这更是十分可笑的。首先,被答辩人(二)、被答辩人(三)这10多年来从不向答辩人缴纳房租,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承租人,双方也不存在实际租赁关系。被答辩人(二)、被答辩人(三)根本称不上承租人,称为侵权人更合适。且我在2008年,民事调解书约定,续租8年到期,即向法院起诉,要求收回房屋,而该地块拆迁是在2010年才开始.故被答辩人(二)、被答辩人(三)在拆迁过程中,自然也不能享受承租人应有的权利。其次,被答辩人(一)所引用的《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均已经失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二、从公平原则角度,答辩人才是本案真正的受害者。
1987年,为解决单位员工住房困难问题,被答辩人(一)向答辩人提出双方换房使用的要求。答辩人为了帮单位解决两家职工无房居住的实际困难,同意用自己的房屋(凯旋路的一幢两层楼房)与被答辩人(一)的房屋(玉湾桥的一单元房)交换使用。同时,答辩人还将被答辩人(一)原先分配给答辩人的一个14平米房子,无偿交还给了被答辩人(一)。答辩人处处体恤被答辩人(一),但被答辩人(一)却毫不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