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名片

当前位置: 广州律师网 > 工程建筑 >

985工程211工程存废之争暴露的真问题

  国家已低调废除高校“985工程”“211工程”,中国大学格局面临重新洗牌?近日,这样的传闻在网上流传“发酵”。对此,多名业内人士向新京报记者透露,尚未收到有关国家废止“985工程”和“211工程”的正式文件。其中,有高校中层干部透露该校“985”工程新款项仍在进展中。(《新京报》11月13日)
  “985”“211”,对于中国的大学而言,绝不只是简单的荣誉或名号,而是含金量十足的金字招牌。一旦成功跻身其中,不仅意味着拥有足以让生源无忧的无形资产,更将获得真金白银的投入。以985工程为例,仅仅是第三期拨款,清华、北大便各自将40亿收入囊中,其余入围高校也获得几亿到几十亿不等的官方投入。如此可观的回报,引得大学们纷纷削尖脑袋往里钻,也就并不意外了。
  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废除高校“985工程”“211工程”的传闻,虽然只是个小道消息,并未获得官方的确认与正式回应,却能获得广泛关注并引发热议。无论废除“985工程”“211工程”的传言是否属实,围绕着“985”“211”而形成的中国大学利益格局,却是不争的事实。既得利益者担心一直以来收入囊中的可观利益能否延续,而原本在“985”“211”圈子之外的大学,寄望于在大学利益格局的重新洗牌过程中寻觅机遇、融入圈子,更是普遍心态。
  只不过,“985工程”“211工程”的存废,其最初的出发点其实是如何创办中国的优秀大学,而那些入围的大学,更是被寄予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厚望。然而,当“985”“211”日渐成为大学的一种等级乃至固化的利益格局,其实已然与其初衷渐行渐远。尽管入选的大学,的确都是国内的著名院校,为这些大学投入巨资,似乎也暗合“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办学常识。
  但现实的情形却是,官办的大学评优模式与行政化的投入机制,骨子里其实注定与创办一流大学的目标相悖。无论是“985”还是“211”,不过是官办重点高校的又一次狂欢而已,最终的结果,除了形成大学的等级制,为那些原本就聚集了更多行政与财政资源的重点大学们锦上添花之外,其实并未激发出创办一流大学的更多激情,当然也就很难收获更多的成果。不仅如此,创办一流大学,没钱固然是万万不行的,但由于机制仍然是固有的机制,大学的办学模式也仍然一成不变,钱多了更可能是件坏事儿。官方主导下形成的大学格局,更是难免沦为一种固化的利益格局。现实中,后“985”与“211”时代的入围大学的确是不缺钱,但其结果也仅仅是大学变得更“富”了,与一流大学的梦想尚未接近,却先遭遇了经费管理的乱象,一些大学的学术明星甚至因金钱拖累而卷入腐败漩涡,更是成了大学格局利益化的不可承受之重。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985”“211”模式的反思,的确不无必要。但假如只是简单的重新洗牌,却仍然延续官方主导的模式,恐怕难免换汤不换药。而相比废除“985”“211”工程,摒弃行政化思维,重建大学自主办学的良性生态,并通过开放竞争,打破当下封闭而等级化的大学利益格局,或许才更为紧迫。作者: 吴江 

Copyright © 2009-2013 广州律师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385号太古汇一座31楼 联系电话:1332280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