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律师网 > 媒体报道 >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职业道德建设
律师名片
热门排行
最新信息
当前位置: 广州刑事律师网 > 媒体新闻 >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职业道德建设
【摘要】新媒体对当前新闻工作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着巨大影响,也对新闻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当前新闻职业道德领域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新媒体时代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提出在新媒体背景下,要加强对新闻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在实际新闻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严谨的新闻工作作风,不断增强新闻工作者自身的道德修养,进一步完善新闻行业自律和监督机制,不断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职业道德素质,使新闻媒体能够更好地为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关键词】新媒体背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
随着新媒体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从新闻来源、新闻加工、新闻发布、新闻接收、反馈等方面对新闻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新媒体浪潮的冲击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合作愈加紧密,新闻传播的速度更快、传播内容更多样,但是虚假新闻、低俗新闻、新闻炒作也时常出现在新闻媒体中,这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也给公众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新闻工作者是信息的传播者,肩负着社会瞭望者和舆论引导者的使命,在新媒体背景下,如何强化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的总和,也是社会道德在新闻传播领域的体现。新闻从业者在其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关于新闻传播的一系列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作风等道德现象,正是新闻职业精神的一种外在表现。[1]新媒体背景之下,新闻工作者不但需要在认知上坚守新闻职业道德,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要继承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自觉维护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一、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职业道德面临的冲击和挑战
(一)新闻工作理想及荣誉感受到冲击
新闻媒介在社会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在西方新闻记者又被称为“无冕之王”。在我国,新闻工作者担负着宣传政策、反映舆情、舆论监督、传授知识、交流信息等任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力军。[2]新闻工作者需要对新闻工作怀有极高的向往和职业荣誉感,认真履行新闻工作职责,才能不负公众的期待,完成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但是在新媒体时代,公众借助新媒体提供的平台也可以参与新闻生产,新闻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边界日益模糊,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理想和荣誉感。在一些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现场信息发布,新闻传播的主体逐渐由新闻工作者转变为新闻工作者与公众的共同承担。2013年10月发生的台风“菲特”导致杭州余姚发生水灾,截至10月15日晚10时,新浪微博中关于“余姚”的微博数量就达17万余条,为人们了解杭州余姚水灾提供了补充信息。由于大量公众参与报道,传统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作用和价值难以充分发挥,降低了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成就感和职业荣誉感。
(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受到挑战
由于信息发布的便捷性和信息传播的快捷性,新媒体很快成为各种信息的集散地。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新闻垄断,很多新闻工作者也把新媒体当作获取新闻来源的重要渠道。但是新媒体的信息传播较为隐匿,而且把关不严,其中的虚假信息很多,而一些传统媒体盲目追求关注度,不坚守新闻真实性原则,不经核实就引用新媒体中的信息,导致虚假新闻层出不穷。2013年3月,一张在深圳街头一位年轻女孩给流浪老人喂食的照片引发网友的追捧,很多网友称这位女孩为“深圳最美女孩”,一些传统媒体也纷纷报道了这则新闻,肯定女孩的行为。就当人们都在寻找这位女孩的时候,有目击者爆料,照片纯属摆拍欺骗公众,而一些媒体工作者不顾新闻职业操守,不经核实就发布,为这则虚假信息的传播推波助澜。作为新闻工作者,如果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不认真核实新闻信息,极易造成以讹传讹,混淆公众视听。
(三)传统媒体的话语权被削弱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5.91亿,手机网民数量达到4.64亿,有4.61亿网民使用网络新闻[3]。我国的网民数量巨大,特别是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碎片化时间来获取新闻。微博、微信等应用的兴起,为公众参与新闻信息的生产和扩散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媒体在新闻事件中发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传统媒体的话语权正在不断地被削弱。在新媒体环境中,由于“把关人”的力量相对薄弱,公众通过新媒体赋予的话语权,可以实现意见的快速传播,能够对社会舆论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对传统媒体的话语体系提出了挑战。2013年5月底,网络上一段延安城管队员在执法时与商户发生撕扯并猛踩商户头部的视频迅速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在论坛、贴吧、微博里网民纷纷表达对此事的意见,延安城管一时间成为舆论的焦点。在新媒体背景下,公众不再是处于被动的信息接收者的地位,新媒体平台为公众提供了信息反馈和话语表达的机会。
二、新媒体时代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
(一)虚假新闻传播更快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