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名片

当前位置: 广州律师网 > 媒体报道 >

新闻腐败的社会危害及治理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新闻媒体的腐败现象,有偿新闻、虚假报道、新闻敲诈等现象不断发生。新闻媒体是社会公共的喉舌,对社会舆论的影响极大,如果有偿新闻、虚假报道、新闻敲诈等腐败现象不能制止,将导致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严重下降。

一、新闻腐败的表现

1、以金钱开路,通过新闻报导方式发布广告。

新闻在社会公众心理中有着重要影响,一些权威性媒体发布的新闻,具有广大的社会影响力。一些企业看到了新闻媒体的影响,为了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就采取送钱向记者和采编人员行贿的方法,利用媒体新闻形式发布广告,以取得最有效的宣传效果。如,国内影响较大的太平洋直销官网,多次在央视某频道上搞专题报道。恰恰由于央视媒体的权威作用,致使许多人上当受骗。一个朋友要加入太平洋直销官网,笔者极力劝阻,但这位朋友却理直气壮地说“央视都报导了,能是假的吗?”结果此君被骗70万元。笔者在太平洋直销官网上还真就看到央视某频道的专题报道链接。

2、向媒体有关人员行贿,借助媒体宣扬所谓的个人“政绩”或先进事迹,以捞取政治资本。

有些特殊人群,需要相应的政治资本。为了制造社会效应,提高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惜巨资向媒体记者、编辑或掌权人行贿,利用媒体的专题报道或新闻报道对自己进行宣传。有的人为了实现报道自己的目的,不惜重金,甚至利用美色腐蚀拉拢编辑记者。

3、少数新闻工作者利用职业便利,滥用媒体的影响力,以报道为名索取被采访人或单位的经济利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某些关系已经演化为金钱关系、利益关系,一些新闻工作者也难以抵制物欲的影响而将自己所从事的媒体影响力化作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工具。而一些单位和个人对无冕之王的崇拜心理,也愿意与新闻工作者交往,当两种需要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这些少数新闻工作者就可以利用自己的便利为他人捉刀代笔,制造不真实的新闻或报道,并从中收取好处。

4、一些新闻工作者利用新闻发布活动和社会活动趁机敛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企业和事业单位及政府相关部门非常重视新闻发布会的作用,常常邀请新闻媒体参加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或大型的社会性活动。而举办单位在组织这类活动时,事先都准备了相应的礼物或礼金赠送给有关来宾和新闻媒体人员,有时这些礼物或礼金对不同层次的媒体记者的标准也是不相同的。一些有影响的媒体记者,往往会利用此类活动向举办者进行某种暗示,并堂而皇之地收受误餐费、车马费、劳务费或礼金、礼券等等。

5、利用媒体的曝光功能进行新闻敲诈。

有一些新闻工作者善于利用新闻媒体的曝光作用,有意识地寻找一些民事纠纷、行政纠纷写成采访稿件之后,寄给被报道的单位或上级主管单位,用相应的语气进行威胁并要求限期回答。由于此类征求意见稿内容往往真假掺半,并具有极大的批判性。再加上某些媒体使用是国家、中央一级字号,一旦被用来对被报道者实施威慑,被报道者很容易就范,就会主动向撰稿人送金钱封口。如T市政府办公室下属的一家开发公司改制后在独立生产经营期间与一当事人发生诉讼。而冠以“中国建设”名头的某报纸一记者写一稿件寄给了当地的市政府办公室,声称官商腐败,要求限期答复,否则马上报道。政府办领导不同意企业律师向报社反映情况的意见,而强行要求企业出资5万元对记者封口,该记者收到钱后报道便没有下文。另如,T县经济开发区内某公司锅炉冒黑烟,一报纸记者给企业寄来一张照片和报道稿,告知企业如不能在限期内答复将曝光。笔者以律师名义给该记者发信“企业即将破产,如想报道请便。”结果该记者没了音信。又如,T市第一建筑公司与一包工头打官司胜诉后,冠名为“央视网络”某媒体一位曾经向报社老板索要工资而被打后出名的记者白某来稿,对这起案件进行相反报导,建筑公司及主管局领导想花钱对记者封口。笔者极力反对并以律师名义给该记者写信,警告其不要利用记者便利实施敲诈,结果该记者立即没有了消息。可见,个别记者的新闻敲诈是见不得阳光的,只要当事人不害怕,其一般不会得逞。

6、丧失职业道德,收取贿赂后进行虚假报道或违背良心不伸张正义

有些新闻工作者缺少相应的职业道德,在收到某些人或单位的贿赂之后,公开制造虚假新闻报道。如“蚁力神”、“全国万里大造林”、“太平洋直销官网”等等,这些虚假新闻报道造成了数以千万计的人上当受骗者,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而一些应该被曝光的重大事件,因为内幕黑暗,影响极坏,当事人害怕被公布于众,便极力用金钱向记者封口。记者应该是正义的化身,然而有些记者在金钱和利益面前,却把正义和良心及道德扔到了太平洋。如2010年发生在J省T市的18名矿工被洪水灌井而死亡的事件,事实真相是地方政府滥用行政权力帮助一企业私改河道制造了泄洪障碍后,引发洪水漫堤将另一企业正在升井的18名矿工淹没而死亡。令人奇怪的是,当地政府采取封锁消息和统一接待记者的措施之后,前来采访的数十名记者全部没有了声音。隐藏在此案中的政府滥用职权、私有企业老板破坏泄洪、官商结合的腐败等内幕无人报道,最后此案被认定为重大责任事故罪,出事的私企煤矿老板成了政府改河道行为的替罪羊。

新闻腐败的危害性

新闻腐败极大地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Copyright © 2009-2013 广州律师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385号太古汇一座31楼 联系电话:1332280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