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律师网 > 工程建筑 >
雅安地震中建筑物存在的问题和质疑(文章大意
雅安地震中建筑物存在的问题和质疑(文章大意摘自百度贴吧)
质疑:为什么8级抗震重建房抵不住7级地震??
在抗震建筑上,我们必须向日本学习 “4·20”四川雅安芦山7级地震造成巨大 损失,据雅安市宝兴县县长介绍,目前,
全县水电气中断,房屋几乎全部受损,包 括汶川地震后重建的建筑。(国际在线4月 21日) “包括汶川地震后重建的建筑”几乎全
部受损,令人恼火。汶川地震之后,重建 建筑都是按照“8级抗震、9度设防”的要求 设计施工,能够抗震级为8级、烈度为9度
的地震,采用框架结构、整体浇灌的技术 建设,承建单位都具有建筑施工一级资 质。此次雅安地震,震级为7级、震中烈
度在9度左右。
按照常理,汶川地震后重 建的建筑理应成为这次地震的“生命之 舟”,人们应该为重建“先见之明”的高标准 而庆幸。虽然建筑物在地震中是否会被损害, 不能简单依据设计时的抗震级别和抗震烈 度,设计时的受力大小、角度与实际地震 中的受力大小、角度是否吻合,也是一个 很重要的因素。但是,回想当年重建人 员“责任重于泰山,半点不敢马虎”的誓 言,按照“8级抗震、9度设防”标准重建的 建筑物,却几乎全部抵不住7级真震,这 就不能不令人质疑了。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强度为 里氏9.0级的地震,还引发了大海啸,但日 本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却只有汶川地震 的七分之一。而且,人员伤亡主要是后续 海啸,而非建筑物倒塌造成的。日本建筑 的抗震要求是7级,而汶川地震后重建建 筑的标准却是“8级抗震、9度设防”,为何 我们的高标准还不如日本的低标准呢?
究竟是我们的标准和日本不对接,还是我们 没有日本人认真? 学者的对比研究证实,标准确实是一 个问题。在使用年限上,日本普遍按100 年设计的,而我国普遍按50年或70年设 计;在建筑结构型式上,日本60%以上采 用钢结构,我国约90%采用钢筋混凝土结 构;在单位建筑面积用钢量上,日本单位 建筑面积用钢筋90千克左右,而我国只有 60千克左右;在受力钢筋的强度上,日本 主力受力钢筋为690百万帕斯卡,辅助钢 筋为390百万帕斯卡,而我国分别是460百 万帕斯卡和235百万帕斯卡。可见,基于 血的教训,我们应该修改相应建筑设计规 范,向高标准看齐。 同时,也确实需要承认,我们做事没有日本认真。日本地震海啸之后,政府完 成重建的目标是10年,建筑重建至今还没 有完成。普通的一个八九层公寓楼,仅仅 其抗震报告书动辄厚达两三百页,而我们 一栋高层建筑所有的文件,可能还不到两 三百页;
学者的对比研究证实,标准确实是一 个问题。在使用年限上,日本普遍按100 年设计的,而我国普遍按50年或70年设 计;在建筑结构型式上,日本60%以上采 用钢结构,我国约90%采用钢筋混凝土结 构;在单位建筑面积用钢量上,日本单位 建筑面积用钢筋90千克左右,而我国只有 60千克左右;在受力钢筋的强度上,日本 主力受力钢筋为690百万帕斯卡,辅助钢 筋为390百万帕斯卡,而我国分别是460百 万帕斯卡和235百万帕斯卡。可见,基于 血的教训,我们应该修改相应建筑设计规 范,向高标准看齐。 同时,也确实需要承认,我们做事没 有日本认真。日本地震海啸之后,政府完 成重建的目标是10年,建筑重建至今还没 有完成。普通的一个八九层公寓楼,仅仅 其抗震报告书动辄厚达两三百页,而我们 一栋高层建筑所有的文件,可能还不到两 三百页;日本是真正的边建设边监理,中 间停工是常事,而我们的监理几乎形同虚 设;日本一栋建筑完工后的检验至少也得 两三个月,而我们最快几天就可以搞定。 每一次灾害,都值得我们反思;每一 次对比,都让我们去寻找借鉴和启示。“8 级抗震、9度设防”为什么抵不住7级地 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