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律师网 > 行政诉讼 >
深圳罗湖行政大厅办起“法律义诊”专业律师日
原标题:深圳罗湖,行政大厅办起“法律义诊”
专业律师日日来 志愿服务成常态(民生调查·新常态·新探索)
核心阅读
15位法律志愿者,轮番进驻深圳市罗湖区行政服务大厅,坐堂听案。他们都是就职于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律师,无偿为市民与机构提供法律咨询、审批业务指导等服务。这是罗湖区政府与律师事务所合作进行的创新服务,覆盖了罗湖区下辖的10个街道、83个社区、近100万人口。此举既满足了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法律需求,又为律所提供了打造品牌形象的平台。
近日,深圳市罗湖区行政服务大厅来了一批专业律师志愿者。只要有法律上的难题,市民都可以前来接受专业律师的免费咨询服务。这些专业志愿者从哪儿来?能为市民帮些啥?
【来干啥】
欢迎您咨询
不管打官司
“我们的上班时间和公务员同步,都是朝九晚六。”接受采访时,律师志愿者唐伟城正在为咨询者修改一份房屋租赁合同。唐伟城到这里“上班”已经有两个星期。他说,工作时间与行政服务大厅的工作人员一样,周六也有半天班。
今年8月1日,罗湖区司法局协调深圳市律协,安排执牌律师以专业志愿者的形式,无偿为办事企业和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审批业务指导、代填审批文书、代办审批业务等服务。广东嘉得信律师事务所承担了今年的法律志愿服务。该事务所组成了一支由事务所主任领衔、执业律师为骨干、实习律师为补充的15人志愿者团队。这15位志愿者实行轮班制,保证每个工作日都有一人在岗。
这次服务范围主要覆盖罗湖区下辖的10个街道、83个社区、近100万人口。由于“法律志愿者”的常态化服务在深圳地区尚属首次,媒体的宣传吸引了不少罗湖区以外的市民专程前来咨询。目前,每位志愿者平均每天接受8至10件法律咨询。案件主要涉及婚姻家庭、民间借贷、劳动关系、行政服务、行政审批等法律纠纷。
为保证志愿服务的公正性和公益性,法律服务的范围仅限于法律咨询和其他审批业务的代办,不包括案件代理、律师公证、准备起诉材料、调查取证等律师传统业务。受限于业务范围的定位,超出规定范围的,律师志愿者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为当事人联系法律援助中心,或推荐律师走诉讼程序。
“虽然不能代理案件,但专业律师的意见还是能给市民带去许多帮助。”唐伟城表示,他曾接待过一个面临劳工纠纷的市民。陈女士因公司注销被提前解除合同,她与公司就劳动赔偿一事发生了纠纷。根据陈女士在公司工作3年9个月的事实,唐伟城由此计算赔偿金额为5个月的工资,为她解决了疑问。
【为啥来】
服务老百姓
自己打品牌
为市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的想法,最早由罗湖区委书记倪泽望提出。“最初的设想是让所有法律专业出身的公务员轮值提供咨询服务。”罗湖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主任包四明说。不过,考虑到公务员本职工作与志愿服务之间可能存在的时间冲突,以及公务员长时间远离法律工作、专业性特点不突出等情况,罗湖区司法局提出了由专业律师为市民提供免费服务的解决办法。
“推行法律志愿服务的好处在于,除了满足市民的法律需求外,还能培养市民用法律解决问题的习惯。过去居民遇到法律问题时,常因不知如何解决,只能去上访或投诉。现在有了法律志愿服务,居民可以更好地利用法律来解决问题、维护权益。”
在“法律义诊”中,律所既不能利用提供法律咨询的机会,向前来咨询的市民收取任何费用,也不能从罗湖区政府、罗湖区司法局领取任何经营性或者营利性报酬。罗湖区司法局下属的法律援助中心,将给到岗的律师提供适当的交通及误餐补助,标准为每天100元。不过,包四明透露,“律所之间为了竞争这个机会几乎打破了头。”
律所的积极性从何而来?在他看来,深圳律所数量较多,除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外,与政府合作为市民提供面对面的免费法律服务,能够增加律所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一次品牌推广和宣传的机会。
对于律师而言,做志愿者也“获益良多”。志愿者詹健表示,在为期一周的志愿服务期间,通过专业知识帮助市民,让自己很有成就感。由于律师志愿者都是由律所统一安排调配,在没有案子的时候才被安排出来做志愿服务,所以这对于原来的工作和收入并没有太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