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律师网 > 刑事辩护 >
走近上海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管理中心
本报记者 简工博
中心档案
上海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管理中心设有法医、毒化、视听、枪弹、文检、指纹、电子物证、理化、心理测试、生物物证室等专业,现有技术人员167人。
刑技中心近十年共立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和“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6项,省部级课题17项。在实战的科研项目中,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
有案子了!
法医葛延昌和王黎扬小跑着把印有“现场勘查”的背心往身上一套,随即推开法医室大门,从铁架上抽出两个金属工具箱,对照铁架上的清单清点工具箱内的器械——两套镊子,两套剪刀,两套手术刀……38样器械,一件不少。
每次出现场,这样的动作都要重复一遍。尽管工具箱不断更新换代,出发前检查的老规矩一直没变。
刑技人员们对此已是习以为常:“做刑事技术嘛,再小的细节,也要求证,也要精确。”
上海公安刑事案件破案率一直保持好成绩,因为有这么一个集体:他们能让现场看不见的痕迹显形,能在实验室让极微量元素朔源案发经过,能在不断滚动的数据中找到隐匿的犯罪线索……
这样一群人,他们从未直接给犯罪分子戴上手铐,却通过自己艰辛的付出和超群的技术,让一线公安在实战中如虎添翼,也为上海公安打造的现代警务机制夯实科技基础。
让先进仪器作用最大化
黄浦区曾经发生过这样一起抢劫案:一名外籍男子饮酒后沉沉睡去,醒来时身上的财物不翼而飞。
现场的酒杯和被害人的尿液样本送至刑技中心毒化室,一台“串联高分辨质谱”仪器测出其中的特殊的成分,锁定导致被害人昏睡的药物是国内罕见的安眠药“溴西泮”。根据这一精确定性,侦查员快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
价值3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刑技中心就有上百套。但,如果没有技术人员的精准运用,这些设备就无法发挥应有功效。
毒化室的红外光谱仪,能把分析出的检材特性形成曲线图谱,只要与毒品标准图谱一比对,就能让检材现原形。标准毒品图谱分析制作和编入程序,是工程师吴忠平和同事们自行完成的:“要让先进设备发挥最大功效,肯定少不了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机器。”
与先进设备相呼应,刑技中心167名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就有71人,还有人被公安部聘为特约刑侦专家、8人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3人被选为全国公 安刑事科学技术特长专家……有人说:刑技中心是上海警界“学霸云集之地”。“学霸”对同事在实战中遇到的困难进行课题研究,用技术的进步为破案提供可能性。
还是以毒物检测为例——
2007年浦东新区曾发生一起因工地上日常纠纷引起的投毒案,嫌疑人到案后自称1998年曾用同样的手法杀过人。调阅资料,当时的确曾发生类似案件,事后被害人回乡土葬。
如何检测到已经风化腐败的尸体中十年前的毒物残留,是一大技术难题。为此,毒化室专门成立课题组作专题研究,不断改良技术,将原本毒物检测从“微克级” 细化至千分之一的“纳克级”。最终,公安部门决定开棺验尸,成功从被害人腐败的肝部提取检材,测出残留药物,证实嫌疑人的说法。
针对社会治安 管理和打击犯罪的实际需要,刑技中心也不断研发相应产品以提高管理效能。近年来,上海的吸毒人数居高不下,快速准确的筛除方式有利于对吸毒人员快速打击救助。2004年氯胺酮被列为一类精神管制药物,当时一天最多能送来70余份检测尿样,一份样品检测时间要3—4天。刑技中心的技术人员紧急开展专题攻关, 一年内就研发出专门的检测板,能快速筛查吸毒者,目前准确率已达98%以上。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