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名片

当前位置: 广州律师网 > 合同纠纷 >

2008劳务合同个人工作总结怎么写?

hushan871024

0

自己模仿 签订劳务合同时的个人工作总结 本人是2003年4月20日到晚报编辑部工作的,至今已近一年的时间。作为文学副刊的编辑,本人从上班的第一天起,就牢固地树立了面向读者、为读者服务的编辑思想。在晚报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编辑部同仁的帮助下,本人在编辑业务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年来,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挖掘了一批新作者、联络了一批老作者,逐步形成了本报副刊作者群。 晚报是一份休闲娱乐性较强的面向广大市民的报纸,作为文学副刊版块,留给广大业余作者的空间很大。每周6个版的“阅读文苑”,除连载外,相当于用3个整版的面积,选登作者来稿。我接手编辑工作后,一改过去从网上下载稿件来填充版面的做法,在晚报领导的指导下,决定以发本地作者的文章为主,一是能扩大晚报的读者群,二是可培养新的写作群体。在用稿标准上,我首先对“读者文苑”进行了定位,那就是不一定发纯文学的作品,发一些偏重记录生活的文章,偏重处女作的选登,偏重基层普通作者的培养和发现,这样一来就大大地增强了读者的参与意识。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如今晚报文学副刊这一块,已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作者群,也发现了一些有潜力的新作者。 新增的文学周刊“文峰塔”,以发表文学性较强的来稿,稳定了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作者,形成了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风格。对于文学副刊,本人的编辑思想是:以每周一期的“文峰塔”为阵地,对整个大荆门的文学创作进行反映、报道、交流和引导,使“文学周刊”真正成为广大文学爱好者的精神家园。“文学周刊”创刊以来,重点刊发了几位在省内外有影响的作者作品专辑,另外还分文学类别编辑了一些专版,如“诗歌专辑”、“评论专辑”、“散文专辑”、“三·八女作者专辑”等。特别是建市二十周年特刊,用六个版面,对荆门范围内的作者和作品作了全景式的“检阅”,得到了广大文朋诗友的关注,团结了一大批新老作者,逐步形成了晚报副刊的读者和作者群。 2003年岁末年初,我把握县区报刊停刊的时机,发起并组织了京山、钟祥、沙洋等地的文学创作笔会,目的之一是将晚报副刊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到县区,之二是为晚报在县区的扩大发行造声势。实践证明,在以后的各个笔会专版编辑工作中,既“笼络”和“接管”了基层的作者,也扩大了晚报在城区之外的影响。 2004年年头,我还成功地组织了“荆门晚报副刊部作者联谊会暨九龙谷笔会”,参加的作者达四十人之多。通过我本人的这些努力,在晚报和广大读者、作者之间建立了良好的编读关系,为我进一步编好副刊树立了信心。 二、规范的相对固定了一些读者喜爱的栏目 “都市晚霞”版面,是面向都市老年朋友的周刊,由我创新设置的小栏目“人物晚晴”、“诗词书画”深得老年朋友的青睐,我从大量的读者来信和来稿中受到了鼓励。其中每期推出的人物,不是名人,而是我们身边的老人,反映的也是都市老年人自娱自乐、老有所为的凡人小事,更贴近了老年市民;“诗词书画”可以说是我创新的最为成功的栏目之一,这是根据都市老年人的特点而设置的,留有一定的版面,让老年人来参与,实现他们在年轻时未实现的发表愿望,是我的初衷,没想到,这个栏目开办以来,得到了市老年书画协会和许多书画民间团体、个人的支持。我也从刚开始把“都市晚霞”版块的编辑工作当成负担,变成了现在把这个版块的编辑工作当成乐趣。 三、晚报全体采编人员向上的团队精神,激励着我的工作和业余创作 在晚报工作近一年,最使我感慨的是,晚报有一个具有良好素质、懂业务的领导班子和朝气蓬勃的采编队伍,我从中学到了不少有用的、我本人原来不具备的东西。特别是在业务技能方面,我正努力“补课”,作为副刊编辑,不仅自己要会写作,还要能审读和鉴赏文学类和生活类文章。怎样将看似阳春白雪的东西,编辑得更贴近生活、贴近读者,是我面临的又一个新的课题。 我在晚报工作期间,业余创作方面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这与我置身晚报这个团结战斗的团队是分不开的,一年来,我为市各类大型晚会创作了大量的舞台作品,多次被公演并获奖,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赞扬;我的一些诗歌、散文也频频见诸于市外各报端,既提高了晚报和我本人的知名度,也为我本人做好下一步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总之,一年来的工作,我所取得的成绩是与领导的关怀和同仁们的帮助分不开的,我工作上存在的缺点还应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到修正。 我热爱这个我在少年时就向往的职业,并愿意为此付出我的智慧的热情。 荆门晚报副刊部 黄旭升 2004年3月13日

送给回答者一份礼物送香吻 赠言:好帅的回答,楼主送上香吻一枚,以表诚挚谢意!

分享到:

Copyright © 2009-2013 广州律师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385号太古汇一座31楼 联系电话:1332280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