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名片

当前位置: 广州律师网 > 刑事辩护 >

对刑事被告人有利证据收集和运用的程序化评析

《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2004年

获取最新

畸形的证据收集与运用机制——对刑事被告人有利证据收集和运用的程序化评析

宋强  

【摘要】:以程序化的方式全面收集对被告人有利、不利的案件证据是刑诉法的要求,长期以来,出于惩罚犯罪的实践需要,我国司法中注重对被告人不利证据的收集和运用而忽略对被告人有利证据的收集和运用,导致两种证据收集和运用的不平衡。刑事诉讼还没有真正实现控辩双方的平等对抗、提高办案质量等问题与未切实落实对被告人有利证据的收集和运用的程序化有关,因而,对被告人有利证据收集和运用的程序应当强化。笔者认为,程序化即意味着对被告人有利的各种法定情节也应纳入司法人员的收集范围,其运用应体现于整过诉讼过程。文章对程序化的涵义、实现程序化的重要意义、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程序化的保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作者单位】:
【分类号】:D925.2
【正文快照】:

无庸置疑,刑事诉讼证据问题是解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关键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3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这一条强制性规定即意味着司法人员在刑事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团体订阅中心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子程;;辩护律师能否将案卷材料出示给被告人[J];中国律师;2010年03期

2 王越飞;;坚持程序公正 实现公平正义 审理一起故意杀人案件的思考[J];中国审判;2011年04期

3 李娇茹;;论刑讯逼供的危害性[J];法制与社会;2011年26期

4 王亮;胡秋妍;;庭审中量刑辩论的合理性[J];中国律师;2010年10期

5 邱连云;;为何将“被告人”改称“犯罪嫌疑人”?[J];干部人事月刊;1996年10期

6 林喜芬;;论中国刑事司法程序异化的实践现状——基于典型案例的实证反思[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周庆华;;存疑时有利于被告原则的适用[J];法制与社会;2011年19期

8 卢婷婷;;用实际行动捍卫公平和正义——记南宁市人民检察院全国十佳公诉人宁宇[J];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1年04期

9 卢作义;;存疑时有利于被告原则的价值目标[J];法制与社会;2011年19期

10 陈俊涛;周凯丽;;论提高刑事司法能力与加强被告人人权保障[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强;;畸形的证据收集与运用机制——对刑事被告人有利证据收集和运用的程序化评析[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杨宇冠;;在刑事司法领域落实宪法保障人权的规定[A];“‘人权入宪’与人权法制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兆峰;高洁;;刑事律师应注意的几个民事问题[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4 李乐启;;论无罪推定[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余贵忠;李长城;;论量刑程序的公正[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余米尔;赵亚飞;杨桂胜;;论量刑辩论程序的构建与完善——以罗湖区人民法院量刑辩论程序改革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杨元忠;;无争议亦无庭审的观念及其制度的构建[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陈敬明;;辩诉交易在国际刑事审判中的实践及展望[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9 冯昀;;辩诉交易能否在我国畅行[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10 周东平;白璐;;董必武的人民司法思想与我国刑事再审程序的重构[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平;形成稳定供述后的当庭翻供不予采信[N];江苏法制报;2008年

2 李霞;如何解决被告人冒用他人身份问题[N];江苏法制报;2010年

3 案例编写人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杨子良;被告人作案时年龄的证据如何审查和判断[N];人民法院报;2010年

4 记者 陈国超 通讯员 颜永韬 章红祥;力促被告人兑现赔偿减少对抗[N];珠海特区报;2011年

5 荆建勋 刘红欣;被告人身份不详照样被判刑[N];人民法院报;2011年

6 记者 花耀兰 通讯员 陈楚平;向法院和被告人发送案件监督卡[N];检察日报;2011年

7 记者 沈义 通讯员 邱晋;重庆“毒血旺”案两被告人被公诉[N];检察日报;2011年

8 记者 余建华 通讯员 赵欣;滨江法院人性化审判伤残被告人[N];人民法院报;2011年

9 张跃飞;益阳一被告人连撞11人被判十年[N];人民法院报;2011年

10 最高人民法院 胡夏冰;司法文化视野下的被告人席位设置[N];人民法院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劲秋;我国审前羁押制度的改革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2 刘宇平;品格证据规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3 彭伶;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肖波;刑事庭审调查制度的正当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杨杰辉;刑事审判对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6 骆东平;论性骚扰纠纷的民事诉讼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7 王永明;论英国禁止双重危险规则及其借鉴[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8 邓颖;刑事生效裁判申诉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何邦武;刑事传闻规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谢进杰;刑事审判对象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滨;被告人翻供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谢秋红;刑事被告人的程序选择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3 赵晓建;论我国民事证据收集中法官的职权[D];山西大学;2010年

4 唐雪民;盗窃案件证据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江军;侵犯商业秘密案件证据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郭建新;贪污犯罪证据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顾滨;刑事被告人证明责任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8 杨军;民事证据收集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9 张鹏;刑事被告人举证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卢炳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保护的若干思考[D];安徽大学;2005年

Copyright © 2009-2013 广州律师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385号太古汇一座31楼 联系电话:1332280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