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律师网 > 医疗事故 >
抽刀断仇仇更愁 医患纠纷何时了
摘要:近年来,我国医患暴力冲突呈“井喷式”爆发。据中国医院协会的一项调查,我国每所医院平均每年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高达27次。医务人员躯体受到攻击、造成明显伤害的事件逐年增加,绝大多数人曾遭到过谩骂、威胁。医闹加剧了医患关系紧张,导致部分医生选择性进行治疗,对于治疗风险大的病人“敬而远之”。
现状
我国医疗纠纷事件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我国医患暴力冲突呈“井喷式”爆发。据中国医院协会的一项调查,我国每所医院平均每年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高达27次。医务人员躯体受到攻击、造成明显伤害的事件逐年增加,绝大多数人曾遭到过谩骂、威胁。
医闹加剧了医患关系紧张,导致部分医生选择性进行治疗,对于治疗风险大的病人“敬而远之”。医生见了稍微复杂点的病情,能躲则躲、能避则避,自身安全尚且难保,医学进步从何谈起,患者健康又如何保障?无论对于医生,还是对于患者,这无疑是双输的结果。因此,长久来看,医闹最终伤害的还是社会,医闹最终会让全社会埋单。
医疗纠纷“高危科室”大盘点
回顾近几年恶性伤医事件发生的医院科室,耳鼻喉科、急诊科、外科等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高危科室”。这种恶性伤医的极端事件集中在部分科室中的现象,不得不让我们追问:究竟医院里面哪些科室更容易发生医疗纠纷?抛开各科室医疗纠纷的共有特点,是什么关键因素造成了这些科室的“高危”?
原因
医患关系的情感距离为何越来越远
医患暴力冲突加剧,反映了医患之间的“代理困境”。畸形的以药养医,将医生逼进了不仁不义之地,是导致医患关系恶化的制度根源。全世界的医生都靠技术吃饭,惟有中国医生靠卖药生存,其公信力自然遭到质疑。这与其说是医生的道德缺陷,不如说是制度的设计缺陷。当然,除此之外也包括以下多方面的因素: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
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下,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存在,而分级转诊制度不顺畅,导致病人纷纷涌向大医院,医生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下,难免影响服务质量。
医患双方信任缺失
在医患双方信任缺失之下,医生的“防御性医疗”更加损害医患关系。据了解,为避免漏诊或者误诊,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许多医生要求患者全面检查,以检验、心脑电图等来记录医疗过程,进行“防御性医疗”。
医务工作者工作压力大 对患者关怀度低
医务工作者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对于患者的关怀度降低,再加上个别医护人员价值取向发生偏差,有收红包等违规行为。这些因素掺和在一起,导致医患关系的情感距离越来越远。
措施
构建医患和谐要用“复方”
促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要以医学人文提升为精神基础、以医保水平提升为物质基础、以廉洁行医提升为执业基础,强化在法治框架内处置医患纠纷。
以医学人文提升为精神基础
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要以医学人文提升为精神基础。与欧美国家相比,我们医学生培养模式的明显缺陷就是忽略医学人文教育。医学人文的核心和要旨,是医务人员对病人的生命应有敬畏之心。而目前,从课堂到临床所增添的模拟临床培训,依旧只重视技术含量,不重视人文关怀。如果医生在检查、诊断、治疗过程中多为患者着想,多给予人文关怀,是可以有效减少医患纠纷的。
以医保水平提升为物质基础
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需要政府加大对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的投入,不能把医院混同于企业。解决目前公立医院“市场化运行”问题,尽快建立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投入补偿机制,这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至关重要。顾民呼吁,尽快制定“医疗卫生法”,有了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医疗卫生行业的地位、作用、投入等关键问题。目前“低水平,广覆盖”的医保,与人们的需求、期望存在矛盾,成为影响医患关系的不可忽视的因素。而在医保制度相对完善、医保水平相对较高的欧美国家,医患矛盾则相对较少,伤害医护的恶性事件更为鲜见,即便出现,也能比较理性地通过法律诉讼和保险索赔来解决。
以廉洁行医提升为执业基础
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特别需要强调以廉洁行医为执业基础。少数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回扣等行为,触犯社会法纪与心灵深处的底线,必然带来医生执业环境的恶化。国家卫生计生委已发通知,要求医患双方签署协议,承诺不收不送红包。这项工作计划从2014年5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必须实施。
借鉴
美国:医院门口都有安检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