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律师网 > 土地房产 >
云南省弥勒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工作总
我县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仲裁试点工作在农业部和省、州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中共弥勒县委、县人民政府正确领导下,依据中央、省、部一系列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和法律法规,认真组织完成了为期一年的仲裁试点工作,现将自批复以来的试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地处滇东南以北,平均海拔1425米,全县国土面积4004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134个村民委员会,1101个村民小组,全县共5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15万人,11.3万户。在云南被称为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些案件的发生,影响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和农村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构成了局部地区农民越级上访的根源。为此,我县以农业局弥农字[2006]19号文件向省农业厅、农业部申请仲裁试点,申请得到了省、部的大力支持,并于同年以云南省农业厅云农经字[2006]26号、农业部农经发[2006]15号文件批复批准了我县作为省级和部级的仲裁试点县。试点以来,我县共受理承包土地纠纷案件50件,其中,乡镇调解41件,县仲裁委受理9件,审理裁决6件,审理中达成调解1件,有2件正在审理中。
二、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仲裁机构
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制度,既是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探索和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多渠道解决机制,提高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这是我们自开展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工作以来取得的一致共识。为此,我们根据云南省农业厅农(经)字[2006]12号文件《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及时向县人民政府请示成立仲裁机构,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并以弥政发[2006]38号文件批准成立了弥勒县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主任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副主任由农业局局长和副局长担任,成员单位有县国土资源局、林业局、人民法院、司法局、水务局、农经站,仲裁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县农经站,办公室主任由农经站站长担任,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同时文件还规定了乡镇相应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小组,形成了上下联动机制,构成多部门、多渠道、多形式调处机制。从而形成了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工作体系,为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制定仲裁制度,建立规范的仲裁程序
规范的仲裁程序,是仲裁工作的根本保障。确保仲裁程序规范严密的核心就是抓好制度建设。为此,我们参照省外先走入试点县出台的一系列相关制度,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弥勒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办法、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工作纪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原则、仲裁庭工作制度、仲裁委员会仲裁收费办法、仲裁委员会受案范围和管辖范围和仲裁流程图等七个制度,并依据办法的规定,制定了统一规范的仲裁文书格式。仲裁办法经县人民政府审定,报州人民政府备案,由县人民政府以弥政办发[2006]74号文件发布实施。
(三)筹建仲裁庭做好仲裁工作的硬件设施建设
作为仲裁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农经站,在经费相当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挤出经费7万元,在农经站办公楼5楼原培训用的教室筹建了一个可容纳20多人的仲裁庭,落实了办公场所,配备了办公设备。
(四)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仲裁员业务水平
自开展试点后,我们按照试点要求,把仲裁委员会制定出台的一系列制度一并上墙,并把仲裁工作的整个程序以流程图的形式公布在办公室,使前来咨询和申请仲裁的人员对仲裁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法律依据和工作程序一目了然,使仲裁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另外,坚持每周仲裁员业务学习制度,其学习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云南省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办法》、《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努力提高仲裁员法律水平和政策观念,为参加仲裁打好坚实的业务基础。
三、取得的成效
(一)探索了可行的仲裁机制,破解了承包土地纠纷投诉无门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