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名片

当前位置: 广州律师网 > 媒体报道 >

广州市民最信任媒体搞慈善

  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于日前面向2012位北京、上海、广州市民进行了“北上广市民看社会慈善救助”民调,结果显示,受访者对社会慈善救助现状总体评价不高,其中44%的人认为社会慈善救助活动“太少”,近四成人认为这些活动“作用不大”。广州市民的评价更差,这两项都达到五成左右。而与北京、上海更多市民信任“政府部门”不同,广州市民更多地信任“媒体”。

  广州人更信任媒体做慈善

  本次民调显示,34%受访者认为目前社会慈善救助活动“比较合适”;对其作用持肯定态度的达五成;但认为救助活动“太少了”比例也不低,达到44%;同时认为其作用“不大”或“没什么作用”的合计也过四成。

  对社会慈善救助状况,广州市民评价更差。52%的广州受访者认为目前社会慈善救助活动“太少了”,50%认为其作用“不大”或“没什么作用”,这两项比例都高于北京、上海。

  对于社会慈善救助的各类组织者,包括政府部门、媒体、官方慈善机构、民间组织、市民自发组织,广州受访者最信任媒体(25%)。而北京、上海的受访市民则更多地相信政府部门,比例分别达到39%、36%。

  报告分析认为,一方面,广州市民看到媒体所作出的努力和成效,加强了其对媒体信任;另一方面,通过媒体持续报道,市民看到个人力量一时的聚集只能救急却无法深入持续地救助,从而引发对社会常态救助机制的不满。

  “郭美美”事件影响仍在

  民调结果还显示,硕士及以上的高学历者中,51%的人认为目前救助活动“太少了”,并认为其作用“不大”或“没什么作用”,合计比例较初中及以下的低学历者明显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

  在不愿参加慈善救助活动的受访者中,50%的高学历者表示是因“不信任组织者”,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学历人群;相反,近五成低学历者是因“自己也有困难”。此外,学历越高的受访者,越认为“郭美美事件降低了民众参与社会慈善救助的热情”。

  对于发展社会慈善救助事业的主要障碍,受访者首选“救助机构透明度不够”,“存在贪污腐败”紧随其后,两者比例达七成左右;其次是“存在欺骗行为”,被选比例为55%;值得注意,“缺乏立法”和“政府资助不力”的被选比例也不低,过四成。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这当中高学历者选择比例均高于低学历者,尤其是“缺乏立法”和“救助机构透明度不够”差异最为显著,两者落差达20—30个百分点。

  近九成年轻人愿意参加救助

  从年龄阶段来看,越年轻的人认为救助活动越不足,参与意愿越高。超过五成的年轻人(25岁以下)认为目前救助活动“太少了”,比例远高于老年人(60岁以上)近20个百分点;且达86%的年轻人表示愿意参加救助活动,其中以“当志愿者”为主要参与方式,该比例远高于其他年龄群体;相对地,年龄较大者,选择“捐钱”的比例更高,达到42%。

  此外,年龄越大者,对政府组织的救助活动更信任。中老年和老年人对政府组织的救助活动更信任,比例过四成,明显高于年轻人10—20个百分点。此外,达84%的年轻人认为“民间组织应在社会慈善救助中发挥更大作用”,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人群,报告认为这将有利社会慈善救助事业的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刘静

  通讯员 梁幸枝

Copyright © 2009-2013 广州律师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广州市天河体育东路羊城国际商贸中心大厦东塔七楼 联系电话:1332280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