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律师网 > 媒体报道 >
杨金柱:我只想做个说真话的律师(图)
“这些荣誉我都能放弃。”杨金柱拿着获得的一个奖牌说湖南律师杨金柱,原本在律师界“功成名就”,可以“埋头挣大钱”,但却做出惊人之举,通过开设博客,评点李庄案,质疑种种社会不公,在现实批判的道路上愈行愈远。他人称“杨吉诃德”,大战风车,其间心路,则堪为折射中国法治现状的一面镜子。
我就是“杨吉诃德”
“湖南骡子就爱测试,我也要测试自己一下。从12月1日开始,每天点评法律事件,这个月要写20万字!”律师杨金柱说。“测试”一词,湖南人常用,有“触探底线”之意。爱吃辣椒、语速极快的杨金柱,自称典型的“湖南骡子”。从近十万字的关于李庄案的文章,到“重庆五毛十八评”,再到最后批评“最高法不懂法,司法部不司法”……杨金柱得意于自己一直在“测试”。
他试图触碰看不见的底线。12月3日,又写下博文“中国将进入骂官新时代”,说“公民们努力骂官、官们高兴被骂的社会才是公民社会”。起因是两天前,青年王鹏因举报同学王晶晶公务员考试造假,遭到宁夏吴忠市公安局的“跨省追捕”。
从2007年开始,自称“曾经和公权力关系很好”的杨金柱,开始放弃自己在体制内获得的所有荣耀,不再“埋头挣大钱”,而是通过网络,批评他所看到的种种社会不公。
最早是为自己,后来是为李庄,再后来是为了整个律师群体。“李庄判刑后,曾说了句,中国17万律师会为我申诉。”杨金柱说这句话刺激了他。促使他在李庄案后“顶风作案”,写下文章近10万字,“以一己之力,完成了对李庄案的全部批判(评论人伍雷语)。”
杨金柱身上有股犟孩子般的执拗。从2007年8月5日第一篇博客文章面世,直到今天,他在“大战风车”的路上,愈走愈远,有同行认为他如堂吉诃德一般不自量力,送他“杨吉诃德”的绰号,他也笑纳。而对那些劝他的朋友,他“威胁”说,再劝就割袍断义。三年时光,这个被称为“老顽童”的另类律师,嬉笑怒骂,不知不觉,已在网络上聚集数十万粉丝,“笑傲江湖”。
著名宪法学者张千帆撰文称,杨金柱是不可复制的,因为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是很识时务的理性人,不会故意给自己找茬儿,多数律师也不例外。但是,如果在所谓的理性选择下,众人的沉默,将会使我们离法治越来越远。因为,毕竟“法治是众人之事”。
对此,杨金柱表示接受。不过他又说:“我不希望大家都和我一样冒险,但可以少说点嘛。”
两难抉择
“鞭子”就要落下来了。对杨金柱来说,这个“鞭子”,是湖南省律师协会针对他做出的一个“处分”。
今年11月,湖南省律师协会通过媒体对杨金柱作出公开谴责。但杨金柱至今还没有拿到书面的处分决定。而“公开谴责”的理由是,他在博客上“不适当宣传和提高标准收费”。
“查了我这么长时间,也没有查出别的问题,只好说我的言论出格了。”杨金柱对这个“公开谴责”很不满。事实上,这个“公开谴责”一出炉,就遭到了来自全国多个律师对“公开谴责”的“再谴责”。
杨金柱开始收获“出格言论”带来的后果。
10月10日,他所在的通程律师集团事务所将他“除名”,并在报纸上发表公告,和他“断绝关系”。
10月底,他的湖南省刑法学会副会长的职务被免除。
在湖南省排名前三甲的通程所,是杨金柱一手创办的。十年披荆斩棘,功成名就,如今的通程所有律师一百多人,是湖南的大所。而他个人也得到很多荣誉。一直到2009年,他的“风车大战”已进行一年多,越来越多的人“围观”时,他仍然得到了湖南省的“湖湘之子”荣誉。
2009年6月,53岁的杨金柱从通程所全身而退,只担任终身名誉主任。但最终,所里顶不住压力,还是将这个昔日的“精神领袖”除名。
虽然知道,这是不得已的断臂之举,但杨金柱还是黯然泪下。
按照惯例,“公开谴责”之后,湖南省律师协会对他会做出一个行政处罚。杨金柱就在等这个东西。
事实上,杨金柱在互联网上愈走愈远,其态度之激烈决绝,也让周围的朋友为他捏一把汗。“公开谴责”出来后,包括陈有西、王才亮等著名律师都劝他“见好就收”,可他不听。
11月30日,他写下“我的两难抉择”:是提前五年告别律坛,专门去写作呢;还是继续当律师呢?“请网络诸君告我”。
大战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