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律师网 > 医疗事故 >
面对频发的恶性医疗纠纷事件,政府和医生都该醒
医生给孩子看病,得先看清楚家长是否长得孔武有力。这看起来有些像笑话,却并不好笑。据报道,广州一名从业20年的儿科急诊专家透露,他接下一个重病例,第一时间不是看孩子,而是观察家长。如果家长的样子孔武有力,诊疗过程就会步步为营。因为医患之间的互不信任,随时可能引发纠纷乃至暴力冲突。医生先看家长长相,是为了尽量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前几天发生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的“录音门”事件,则是家长为确保孩子不被医生所坑。而就在近日,所谓的“医生防暴力指南”,又开始在网上热传……日趋白热化的医患矛盾,使双方身心俱疲。同仁医院的病人砍伤医生事件、东莞病人砍死医生的事件,近期发生的“八毛门”、“录音门”等医患信任事件,都反映出医患关系极端的尖锐。“八毛门”的事件现在已经水落石出了,患者包括有关媒体也都道了歉了,但是它造成的深刻影响是短时间没有办法来挽回的。重庆市合川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曹优文
为什么医患之间变得越来越缺乏信任呢?医患信任危机要源头在哪里?要终结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矛盾,不能“仅仅从医生和患者本身的角度着手”,而必须探讨“体制本身存在的诸种弊端”。 昆明市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党煦燕,在拟任中国贸促会云南省分会副会长公示期间,被网民举报履历造假,网上爆料她涉嫌伪造历史,篡改档案。类似这样的干部学历、履历、年龄造假,已非个别现象。至于制造假“政绩”、“官出数字,数字出官”之类的问题,早已不是新闻。这些年王海式打假模式逐渐式微,方舟子学术打假遭受广泛质疑,陈光标捐款被斥为“暴力慈善”,种种心态映射出当下诚信的尴尬境地——成本太高,实施太难。诚信缺失涵盖各领域政府诚信, 公共服务诚信,商务信用,官员诚信。 诚信像一面镜子,一旦打破,社会就会出现裂痕 。不仅如此,诚信缺失见怪不怪的“习惯性诚信缺失”心态,引发了一系列激化矛盾影响稳定的社会问题。在一系列热点事件中,老百姓成了“老不信”。何况卫生??重建医患之间的信任,唯一的解决之道,只能是政府公信力的重构,社会诚信的重建。
现在中国的市场经济是一个不完全的市场经济,医疗卫生的入口包括药品、设备定价已经完全市场化,但医疗的出口--医院收费则完全是计划经济的延续,并且医疗卫生的行政机制远远没有跟上,两者不匹配的情况下,出现了很多腐败的土壤和寻租的空间。如今的医疗体制,是在政府主导下实行医疗市场准入制度。任何个人和机构,必须具备特定的资格,必须经过繁复的审批程序,必须花销一笔可观的费用,方能得到许可为社会提供合法的医疗服务。如此则大大提高了医疗市场的进入门槛,减低了人们进入此领域进行竞争的意愿,因而人为限制了医疗领域的竞争。这种制度还有一个必然的副产品,就是腐败。手握审批大权的政府机构和官员,收受申请者的贿赂,在所难免。如此,这些医疗机构跟相关政府部门成为利益共同体。医疗机构若与患者之间产生纠纷,由于这个利益共生关系,相关政府部门的首要目标,就不会以患者利益为优先考虑,而是首先考虑保护医疗机构的利益。由以上分析可知,正是由于政府权力的强势介入,医患之间天然的市场纽带被破坏,使得医疗领域的竞争被遏制,使得整个医疗体系具有实质的垄断地位,能够维持垄断性高价而无需提升服务质量。这也是医患僵局的真正病根所在。
发生目前的情形,政府的医卫经费投入不够,“目前我国的医疗开支仅占GDP的4.89%,都不及古巴,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这一现实,决定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不够。1978年后,我国医疗政策改变,把医院放到市场,由于市场本身的导向是利润最大化,于是这种指导思想也就应用到了医院里。“毕竟医生也要生活,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医院想的是收入越多越好。另一方面,我国的医疗资源也很不公平,基层医院水平差、基础差、信誉差,造成小病拖成大病,小病也要到大医院去看,从而产生了看病贵的问题。
“医患关系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阶段!”12日,“做人文医师,促医患和谐”论坛上,钟南山院士针对近日发生的医患纠纷,做出如是评价。他认为,当前已到了“医学人文沦落”的境地,提高医生的人文修养格外重要。南海红会医院活婴当死婴弃的事件,令世界震惊。”钟南山说,医生首先是为大家服务的,是爱人、帮助人、与人为善的。然而目前的情形,世所罕见。“如果这个早产儿的妈妈并非外来工,而是某领导、企业家,医护人员还会这样处置吗?为何会因人而异?”他继续谈到,汕头一妇女在医院里本是安胎,却吃了堕胎药,医院连最基本的责任都无法承担。东莞某大医院,孩子因为上呼吸道感染打针,却死了。家长发现有页病历被撕掉了,问医生原因,医生说没写好,所以撕了。“我们刚想为医生说点话,却出了这么多事,还怎么说话?”钟南山强调:“人文精神的沦落是对医生神圣职责的亵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