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律师网 > 医疗事故 >
浅谈如何防范医疗事故
浅谈如何防范医疗事故 航空总医院神经内科王成轾
航空总医院 王成輊
医疗无小事,医疗行业风险极大,医疗行为正如医学泰斗张孝骞导师所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一警言也成为我一生的座右铭。几十年来我和所在单位同道诊治几十万病人,抢救上百例重症患者,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我的做法和体会是:值班不睡着 ,闲时病房瞧 ,新老认真看 ,难病常思考 ,重病全力治 ,学习医术高 。
值班不睡着 值夜班不管在小诊所还是在大医院,都是医生特别是年轻医生的首要任务与职责。值班自然要收治病人,观察病情变化,问史、查体、书写病历、开医嘱、检查单,忙得不停,有时甚至通宵达旦。我通常接班后先全部查房一次,做到心中有数,分清轻重缓急,做好预案,不致手忙脚乱。对重症或当日住院者,中途至少查看一、二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血压、血糖、体温过高、心率过快或过慢,予以适宜处置,防患于未然。睡前再巡视一次病房,即使躺在床上也在回想重症处置是否合理?病情会有怎样发展变化? 预后如何?疑难病人如何确诊?几十年来夜班我几乎都是和衣入睡,不敢睡着,听见走廊有人走动就常起来看看,为的是分秒必争,及时救治。1987年秋某日深夜,听到护士小马急促的脚步声,不等她叩门就已出去,她说;“主任 ,快,抢救室老戴呕吐了”我大步赶到那里。戴某,部属老干部,3天前因昏迷、瘫痪2小时入院,影像学检查示脑干出血,经救治病情稳定。我检查发现 呼吸变慢,瞳孔不等大,遂按脑疝治疗,几小时后转危为安。此后10多年又反复住院,前不久,我在楼道遇见他,虽不能讲话,但仍点头示意。
闲时病房瞧 作为临床医生顾名思意 就要经常到病床边去,只有亲自问史、查体 才能获得真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要观察病情变化更是如此,只有多次询问、检查才能了解实时病情,获得重要体征。一旦观察到典型的症状与体征,如蝶形红斑、二尖瓣面容、杵状指、哮鸣音、发作性抽搐、叹息样呼吸、闻及海鸥鸣 、奔马律对于明确诊断与判断预后极有帮助。几十年来我已养成习惯,不管夜班、白班闲时就去 看病人 。某年6月凌晨,我去监护室 巡视,恰好见到某老年女性,双眼上翻,上肢抽搐,心电监护示心率32次,陪床家属仍在熟睡,我立即按阿斯综合症进行处理,十多分钟后恢复正常。1998年秋某日上午,又到病房巡查,见一女性,在输液过程中突感胸闷、憋气、烦躁不安,我疑为输液反应,立即赶过去,见输液瓶已空,随即予以吸氧等治疗。本例因间脑综合症高血压脑病加压脱水治疗,某护士忘记按时观察处理所致。作为科主任、老党员,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就应以病房为家,心系病人。从医几十年以来几乎每天都牵挂着科室、病房,每次开会、出差定要安排好科室工作,每天有高年资医师坐阵。每逢节假日,医务人员少,而来就诊者往往病重复杂,稍有疏忽更易发生意外,因此我总坚持多值班。即使在家休息也常看书、查资料,如见到需要观察某种体征、进行某种检查,就会随即到病房观察处理。
新老认真看 即对新老就诊者都要认真对待。医生一般对首诊病人多能仔细询问,认真查体,而对老病人往往习惯思维、简单从事,有时易于发生差错。因为病人的症状、体征、生化指标常常发生变化,只有按照实时状况调整用药、合理处置方获满意疗效。多年来我坚持新老病人同样认真对待。对别人意见应当尊重,但不能盲从,自己要思考、辨别。2009年5月某日,一位54岁患者,诉说右上胸痛、憋气,在某大医院按冠心病治疗一月无效。我检查分析,患者有冠心病危险因素,但右侧胸痛在冠心病少见,胸痛性质不支持,且按冠心病治疗无效,中年持续胸痛应警惕肿瘤,遂查CT发现右上纵膈肿瘤。1989年冬某日深夜,得知一位即将出院的脑梗死患者突然呕吐、昏迷,我立即赶到病房。徐大夫问:“夜间安静状态下发病是否脑梗死再发?”我检查发现血压很高,瞳孔散大,按脑出血脑疝救治,并通知家属来院,虽经通宵奋力抢救也无力回天,但家属看到我们已尽全力,也就没有什么怨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