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名片

当前位置: 广州律师网 > 媒体报道 >

庞正中:做一个有智慧的律师

  在社会转型期,律师业要面临着诸多考验,这就要求律师更加具有社会责任心,更加注重专业能力和办案质量,更加智慧地应对和驾驭案件,真正做到“息诉止争”!

  文 本刊记者 张驰

  早就知道北京有个在知识产权实务领域办案出名的庞正中——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真正与其相识,是在一个多月前“第二届北京律师论坛”筹备会上,作为参与论坛筹备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本刊记者见证了此次论坛的整个过程,也对作为论坛筹备办公室主任的他,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论坛是展示北京律师形象的窗口

  一个月前举办的“第二届北京律师论坛”给外界展现的是一个又一个感叹号!

  第一个感叹号是规模空前。

  论坛充分反映了北京律师期盼业务交流、展示实务成果、参与公共事务的热度。主论坛和12个分论坛覆盖了诉讼(包括刑事、民事、行政诉讼和仲裁业务)、非诉(包括公司、证券、并购、破产与清算、建筑工程、房地产、金融、环境资源与能源、创新与知识产权、文化创意产业、国际投资与贸易等)、公益(包括法律援助与公益、未成年人保护、消费者保护、劳动与社会保障、三农等)业务领域,以及律所管理,涉及了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

  第二个感叹号是成果显著。

  本届论坛从近900篇论文中精选了500余篇,结集六卷出版,在主要业务领域展现了北京律师超前而开阔的思维、敏锐而独到的眼光、丰富而务实的经验,是几年以来北京律师实务成果的结晶。主论坛和分论坛即将开始的精彩的演讲、激烈的辩论、睿智的点评和激情的互动,以及媒体专访嘉宾和律师时被采访者所展示的专业精神和法律智慧,都将被忠实地记录,成为论坛的重要成果。

  第三个感叹号是重点突出。

  本届论坛由61个专业委员会和多个专门委员会组合推出12个分论坛,律师事务所管理委员会还专场推出了“利益冲突的管理”论坛,这都体现了本届论坛不求大、不求全,而是求实、求专、求精的原则。

  第四个感叹号是务求创新。

  进入新世纪以后,网络信息技术日益发达,本届论坛充分利用了新的信息平台,提前在《首都律师网》上开通了论坛网页,实现电子报名系统;论坛开幕式将进行“沙画表演”,演绎首都律师30年的发展历程;主论坛和分论坛采取 “主讲式”、“研讨式”、“对话式”、“互动式”等新颖形式。

  “通过本届论坛的举办,首都律师业能进一步总结自身的发展经验,在业务领域、服务模式和管理制度方面寻求创新与突破,继续发挥首都律师在服务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国家的法治化进程,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让首都律师成为党和政府放心、客户满意、人民称道的一个群体。”在论坛开幕前,庞曾向记者表达了他对论坛的期待。

  论坛圆满闭幕后,庞正中又率领团队开始成果汇总、成果宣传、年终总结和明年计划,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从“庞老师”到“庞律师”

  熟悉庞正中的人都知道,这只不过是他在职业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走过这一驿站,他会一如既往地轻装上路,做一个“行者”!但人们无法忽略他过去的工作成绩。

  庞正中在当律师之前曾当过将近六年大学老师,现如今的不少知名律师当年曾听过他的课,见面还叫他“庞老师”,引得其他同行也尊称他“庞老师”。

  “庞老师”下海当律师,早年办理的“五笔字型”专利版权系列案是其事业发展的里程碑。

  1992年,王永民所在的王码公司将东南技术贸易总公司告上了法庭,称其未经许可在其东南五笔汉卡系列产品中侵犯了自己的专利权。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东南公司需支付给原告王码公司24万元补偿金,如在今后继续使用第四版五笔字型技术,应当与原告王码公司协商,支付合理的费用。

  “五笔字型”输入法的诞生,解决了计算机时代汉字输入难题。被国内外誉为“划时代的科学创造,其意义不亚于我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985年王永民以发明人、申请人的身份申请了“优化五笔字型编码法及其键盘”专利。

  庞正中认为,王永民申报的“优化五笔字型”专利是第三版的221个字根的相关专利。此后,他成立了公司来推广,并对字根进行了改进,发明了第四版198个字根,但并没有对第四版进行专利申报。五笔字型三版专利并不能覆盖所有五笔字型技术的发明成果。王码公司是用第三版的专利权来告第四版侵权,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在经过长时间的论证,取证,1997年7月25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终于为这长达5年的诉讼画上了句号。二审认为一审判决脱离了判断专利侵权的基本原则,未明确三版专利的保护范围,扩大了专利保护范围。在未明确东南公司侵权的情况下,判决其支付24万元技术使用费,属适用法律错误。所以终审裁决,东南公司使用的四版技术与三版专利技术是两个计算机汉字输入方案,两者之间不存在覆盖和依存关系,东南公司不构成对三版专利的侵权。东南公司胜诉,王码公司败诉。

  “每一个知识产权案子都是一部书,必须吃透案情、反复论证才能奠定胜诉的基础。证据为王,因为事实胜于雄辩。”庞正中经常对助理们这么说。

  这场中国知识产权第一案的尘埃落定具有深远意义,为其他诸如此类的知识产权官司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庞正中和他的律师事务所也由此声名鹊起。此后,庞正中又相继代理了 几百件知识产权案件,其中包括王蒙六作家诉第一例信息网络传播权案、第一例舞蹈作品“千手观音”被诉侵权案、“鳄鱼”商标侵权案、“解百纳”商标撤销行政诉讼案、“钻孔压浆成桩法”专利侵权案、第一例手写软件作品“汉王手写软件”被侵权案等一大批有影响的知识产权案例。

  而在三十年前,这个胸怀大志的浙东少年没想到自己会走上“法律”之路,更没有预测到自己成为承前启后的一代律师的代表。

  从“天台人”到“重庆人”、“北京人”

  浙江天台,是一个“山水灵秀”之地,其境内天台山以佛教天台宗祖庭、道教南宗祖庭所在地而闻名于世。“佛宗道源”之地,说的就是天台山。

  1963年,庞正中就出生在这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秀美之地。

  虽然他的少年时代是在“文革”期间度过,但这个不善言辞、勤于思考的年轻人最大的优点是劳动,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凡是能找到的书他都要过一遍。他感谢党和国家,感谢邓小平:1977年赶上“中考”、1979年赶上“高考”,凭“本事”在1980年考了县文科状元。高考后填志愿时,数学老师根据他的脾气、秉性与成绩,建议他报了当时政法类唯一的全国重点大学——西南政法学院(下称西政),没费多少力气就考上了西政。作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重要基地,西政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法学精英,其“博学、笃行、厚德、重法”的校训,也给了庞莫大的熏陶。“在西政,我学会了如何读书、做人、做事,这四年是我的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庞正中对母校的培养念念不忘。今天,他是西政北京校友会的会长,为母校做了大量有价值的工作。

  1984年,庞大学毕业后考上了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1987年,庞正中24岁,由于学业优秀,研究生毕业后被留在了中国政法大学,担任经济法系科技法教研室主任。

  1992年底,在中国政法大学担任讲师的庞正中放弃了晋升副教授的机会和高校的金饭碗,与另外5位研究生同学一起成立了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的前身之一——金诚律师事务所,并以知识产权作为他们业务的主打方向。

  “创办律师事务所与邓小平‘南巡’有很大关系。”庞正中认为那个时代出来的同一批律师都受益与此,1992年,邓小平南巡重要讲话后,北京作为律师体制改革的首个试点城市,从1988年7月第一家合作制的律师事务所批准后,合作制律师事务所不断成立。外界热火朝天的创业气氛,让庞正中和他的同学心潮澎湃。想到国内技术市场兴起,知识产权热起,当时自己在研究所办的市场经济方面的法律咨询机构甚受社会关注,六人意识到:中国不缺当官的人,也不缺当教授的人,但缺乏当律师的人。

  1992年,六人合作制的金诚律师事务所创办了,成为当时北京19家合作制律师事务所之一。

  “当时的工资是每月90多元,我们每人200元凑出1200元来,并外借了10万元作为开办资金,场地租在一家酒店里。但我们是书生办所,开始既没有任何政府背景,也不认识企业家。开业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没有接过一件像样的案子。”尽管如此,庞正中与他的创业伙伴从未退缩过。

  坚持终于迎来了收获,不久,金诚真正的头一笔大单是为蓝岛大厦合资入股案提供法律服务与咨询。

  蓝岛大厦是大成本投入,建设资金是政府投入和银行借的。大厦老总担心到时无法收回成本,这时正好有香港商人要来入股合资,于是就叫金诚律师团队过来论证。在经过详细地调查后,律师团队得出不支持合资的结论。理由是当时的政策法律规定,外资还不允许进入大陆的商业领域。其次是一旦入股合资,就意味着卖地卖楼卖商业,大陆方反倒成了打工者。没想到蓝岛大厦开业的头一天就火了,单营业额就有300多万元人民币,此后日营业额达到了500多万元。这让蓝岛大厦的老总在高兴之余,也认识到在商业中律师的重要性,同意聘请金诚律师事务所为法律顾问。“老总让我们自己报价,当时我们怕喊多了吓跑人家,喊少了自己会吃亏。”庞正中笑着说道。当他们怯生生地喊出年顾问费6万元的报价后,连那位老总也不敢相信。因为对于一个日营业额上百万的大商场来讲,这确是笔很小开支。于是老总主动在6万元的基础上再加了2万元。这笔当时的“大单子”让金诚律师事务所站稳了脚跟,更让庞正中和他的律师团队心中有了更多的自信和希望。

  18年后的今天,金诚原先的6位合伙人依旧团结在一起,不但没有解散,还吸引进来新的合伙人。2004年,金诚、同达两家律师事务所成功合并。现在的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已发展到核心层高级合伙人40人,二级合伙人40人,律师260多人,成为中国境内名列前茅、最富活力的律师事务所之一,拥有上海、深圳、西安、沈阳、成都、洛杉矶等六家分所。不仅如此,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还相继被司法部命名为“部级文明律师事务所”;被中华全国律师协会评为“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被《亚洲法律事务》杂志(ALB)评选为“亚洲地区蓬勃发展中的30家律师所”,成为中国大陆获得这一荣誉的12家律师所之一。

  从“律师”、“律所”到“北京律协”、“全国律协”

  庞正中身兼的众多社会职务中,他投入精力和心血最多的是第八届北京市律师协会业务指导与继续教育委员会主任(之前是五届、六届常务理事)和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原主任、教育委员会秘书长这几个职务。在他的参与主持下,北京律协在1994年就成立了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全国律协随后在1996年设立了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

  2002年12月第一届北京律师论坛成功召开,北京律协专业委员会从10多个发展到60多个;全国律协第一套实习律师培训教材正式出版。“律师的业务指导与继续教育是北京律师良性成长的关键。”庞正中始终有着长远的考虑。

  截止2010年11月底,北京的律师事务所达1400余家,执业律师也已经达到了22000余人。

  这些年来,随着国家法治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管理的逐步完善,北京律师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律师在国家法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毋庸置疑,北京律师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宽,社会地位越来预高,北京律师业的发展是快速的。

  作为业内人士,庞正中对自己所处的行业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认为北京律师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比如律师被指“只认钱”问题,律师不关心政治或者“剑走偏锋”现象,律师不讲职业道德、违反执业纪律、忽视社会责任、不走专业路线,律所管理落后甚至混乱,律师协会被指软弱无力,等等。律师行业是一个靠“诚信”生存和发展的行业,一旦产生“信任危机”,就没有立足之地。所以,加强律师、律师事务所、律协的行业“自律”、“约束”、“规范”,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律师执业水平,提升律师社会形象,是非常必要,应当警钟长鸣的。

  对律师个体的发展庞正中有着自己的看法,随着我国经济市场与国际接轨,中国律师要向着精分工、专业化、高层次、国际化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的律师不但懂律师业务,也要向每一个涉及到的领域和接触的人学习,成为每一个领域中的知识技术行家。而且作为一名法律服务者,思想境界要站在法律之外、之上,不要局限于法律之中,但行为一定要在法理之中。

  对行业发展,庞正中期待更多,“北京律师在30年发展当中,一直在不断创新、不停超越。北京律师业存在的问题,是发展当中的问题,要靠发展去解决;在社会转型期,律师业要面临着诸多考验,这要求北京律师更加的具有社会责任心,发挥其聪明才智,表现其高超的办案艺术,做有智慧的律师群体,真正做到‘息诉止争’!”

Copyright © 2009-2013 广州律师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广州市天河体育东路羊城国际商贸中心大厦东塔七楼 联系电话:1332280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