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律师网 > 离婚诉讼 >
转帖深度报道:80后离婚比上辈人洒脱
正文 字体大小: 中
转帖深度报道:80后离婚比上辈人洒脱 (2010-01-03 23:50:04)
标签: 离婚 家事法苑 80后 情感 分类: 媒体视点
80后有着独立、自我的个性,但在结婚的问题上,买房买车却很难独立,他们大多依靠父母资助,这就注定了婚姻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独立”。80后自我,容不下对方的缺点,频频以离婚要挟对方。他们没有耐心去调适婚姻,婚后三四年就已经领到了离婚证。80后成熟,离婚时他们不互相纠缠,对财产远比他们的父母大度,对婚姻远比上辈人显得洒脱。
父母助阵离婚财产争夺
李烨向北京市海淀区法院递交了离婚财产纠纷的诉状,他的妻子张彦接到传票后给李烨打了一个电话,两个人商定,开庭的事情不告诉双方父母。李烨和张彦这对80后夫妻结婚两年,因为生活习惯互不适应,谁也不愿意为对方改变,于是决定离婚。
张彦和李烨没有孩子,他们在婚前共同贷款买了一套100余平方米的房子和一辆10万元的轿车。结婚两年来,除了李烨名下的市值两万元的股票,没有其他存款。如今婚姻不能继续,两个人对待离婚的态度很理智,不愿在离婚的财产分配上针锋相对伤及情面。李烨和张彦达成协议:房子归张彦所有,张彦补偿李烨60万元外加那辆轿车。
但是,这张离婚协议却没能签成。“好聚好散”的想法成了这对80后小夫妻的一厢情愿,当李烨和张彦双方父母得知他们的离婚方案后,4位老人坐不住了。两个人共同贷款买房子的首付款是由双方父母出资的,因此当李烨告诉父母他要把房子给张彦时,李烨的父母立刻勃然大怒地找到张彦父母家,坚持要回房子。
因为双方父母对房子的归属问题争执不休,李烨被父母逼着到法院起诉离婚。事已至此,李烨和张彦商量,庭审瞒着双方父母,他俩尽快在法庭上达成和解协议。然而,两个人没想到的是,虽然刻意回避父母,但开庭当天,4位老人竟都准时到庭,并且都向法庭申请坐到当事人席上发言。
海淀法院审理此案的法官高庆记得,案子开庭前,4位老人都偷偷打电话到法院询问开庭时间。庭审时,两个婚姻当事人显得沉闷,他们既没有互相数落对方的不是,也不为自己争取财产做更多辩解。反而是双方的父母对于当初出钱办婚事互不相让,进行唇枪舌剑地争论。
自从审理80后离婚案以来,这样的场面高庆见的越来越多。与其他年龄段离婚纠纷不同,80后子女的离婚案几乎都有父母助阵。很多案子都与李烨张彦案相似,即使80后的小夫妻不想争夺离婚财产,双方父母也不肯放弃。高庆理解,由于80后独特的成长背景,婚姻于80后夫妻也许只是感情问题,但于他们的父母,那是一辈子的积蓄问题。
“80后虽然已近而立之年,但他们的成长经历一直是处于父母过度的保护之下。在结婚的问题上,80后仍然摆脱不了对父母的依赖:一是小家庭最大的财产基础来自双方父母资助,二是处理婚姻琐事的能力不够,依赖父母帮助。这就造成父母对于80后婚姻参与较多,也成为80后夫妻矛盾的一个诱因。”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总编辑、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卢勤对《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说。
卢勤认为,虽然80后看似独立,但许多80后结婚依靠父母出资,这就使得80后的婚姻完全不像他们自己想象的那样“独立”。延伸至离婚问题更是如此,80后夫妻买房子和买车的钱来自于双方父母,因此在财产分割问题上,离婚少不了双方父母的参与。80后的结合在某种角度上说也是两个家庭的财产合作,而80后的离婚则是两个家庭的利益瓜分。
鸡毛蒜皮足以瓦解婚姻
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审理离婚案的法官高庆自己也是80后,近两年她审理80后离婚官司越来越多。她发现,随着80后年近而立,纷纷迈入婚姻殿堂,80后夫妻的离婚诉讼也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在所有起诉离婚的80后夫妻中,绝大部分在法庭上都在指责鸡毛碎皮的琐事。鸡毛蒜皮虽然不起眼,但80后的成长特征却足以瓦解婚姻。“琐事的摩擦积累下来会通过一个导火索引爆,在很多的80后夫妻离婚案子中,这个导火索是网络。”高庆发现,一方沉迷网络已经成为80后夫妻的常见矛盾。通常表现为一方沉迷网络顾不上和另一方交流;一方全天玩网游不分担家务;一方在家里聚会网友招致对方不满等。因网络而离婚,成为80后离婚的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