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律师网 > 劳动纠纷 >
南海法院:半数放火案因劳资纠纷引发
11月是消防安全宣传月。昨日,记者从南海法院获悉,近年的放火及重大责任事故犯罪引发火灾的案件中,半数放火案件因劳资纠纷引发。
南海法院刑庭负责人介绍,2010年至今,该院审结放火案20件,其中2010年至2012年共6件,2013年6件,2014年(截至11月10日)为8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审结重大责任事故案10件,在引发火灾的4件案件当中有3件是因为未取得职业资格的电焊工人违规作业而引发火灾。
案例
辞职员工扔汽油弹报复工厂
2013年4月13日,韦某、陆某和小晨(化名,未满18周岁)三人酒后想到在西樵某电器厂辞工后未收到工资,便产生报复的念头。
当天晚上11点,韦某驾驶摩托车搭载小晨、陆某来到厂门口,向该厂大门投掷石块。之后,三人仍觉不解气,商量向该厂投掷汽油弹泄愤,韦某随即回宿舍用玻璃瓶装满汽油制作了汽油弹。
晚上11点半,韦某驾驶摩托车搭载陆某、小晨来到厂门口,小晨点着汽油弹,将着火的汽油弹投向该厂的门口保安室。汽油弹落下后迅速在保安室门口起火燃烧,韦某等人驾车逃离。火势持续约2分钟,造成该厂保安室门口墙壁、门板轻微毁损。
南海法院认为,在共同犯罪中,韦某和小晨是主犯;陆某起次要作用,是从犯。3人归案后均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因此,依法对韦某予以从轻处罚,对小晨和陆某予以减轻处罚。法院以放火罪判决韦某有期徒刑3年,陆某和小晨则分别获刑1年3个月和1年。
情侣闹分手点燃煤气罐
2013年9月20日上午11点,王某喝酒后与女朋友小莉(化名)在南海里水镇沙涌一出租屋内发生争吵,小莉提出分手并收拾行李箱准备离开。
王某抢过行李箱并从出租屋厨房内拿出一个小号煤气罐,左手拧开阀门,右手拿打火机点燃煤气,小莉的头发被烧燃一部分。小莉熄灭头发上的火苗后马上离开出租屋。王某无法扑灭火源,也立即离开出租屋并逃离,致该出租屋全部被烧毁。
法院认为,王某在明知煤气罐阀门已经被打开的情况下,仍然打着打火机,其主观上至少具有放任火灾危害结果发生的故意,其行为依法应当认定为放火。法院判决王某犯放火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
无资质电焊工作业引燃泡沫
2013年12月1日,向某承揽位于大沥镇黄岐北环东路北村水闸旁的某塑料制品有限公司B仓阁楼搭建工程,后临时雇请未取得职业资格的邱某、周某负责电焊作业。
12月10日下午2点55分,邱某、周某在仓库内进行电焊作业时,产生的高温焊渣溅落到B仓东墙卷闸门外侧,引燃堆放在卷闸门外的泡沫饭盒,引起火灾,造成该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仓库及库存的塑料物品被全部烧毁。
火灾发生后,群众报警,邱某、周某留在现场参与救火,向某得知火灾发生后,也立即赶往现场,并协助民警调查处理。经查,被烧毁的仓库共4533平方米,价值385万余元,被烧毁的库存货物共价值801万余元。
法院判决向某、邱某、周某均犯重大责任事故罪,均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
■法官说法
放火造成重大损失 最高可被判处死刑
南海法院刑庭负责人指出,现行刑法将放火罪列为八大重罪之一,对其施以重罚,起刑点高:犯放火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即可判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重大损失的,最高可判处死刑。
经对审结的案件进行分析,放火罪案件有50%系因劳资纠纷引发,有35%因男女感情问题引发,另外,除1宗因吸毒产生幻觉企图自杀而实施放火外,其余均系由人际关系中的琐事引发。
从具体个案的个体犯罪心理因素分析,刺激放火占了绝大多数,也就是说,被告人在受到外界刺激时产生了报复心理,从而作出极端反应来进行情感宣泄。
南海法院提醒,产生劳资纠纷时,劳动者应该通过法律途径追讨工资,理性维权,切勿逞一时之快而触犯法律;而用工方也应该依照合同的约定和法律规定,按时足额给劳动者发放工资,解除劳动关系时也应该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以免产生争端。
此外,我国消防法明确规定,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工程承包者和管理者一定要严格检查作业人员的职业资格,并在现场进行监督管理。
文/珠江时报记者 程虹 通讯员 卢柱平 凌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