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名片

当前位置: 广州律师网 > 刑事辩护 >

谁导演了千万非法经营药品案

2012-03-02 07:12:24 杭州网

用医保卡在医院里配药,低价回给“药贩”,“药贩”再加价卖给民营医院。

昨天下午,杭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一起涉案金额高达上千万元的非法经营药品案。犯罪嫌疑人吴荔明自2010年开始,从多名肾移植患者处低价回收抗排药物“吗替麦考酚酯”(骁悉),再加价卖给杭州天目山医院、杭州虹桥医院、钱江医院、临安市中医院下属的门诊部。

吴荔明团伙非法经营药品案被列为浙江省2011年十大典型药械案件。目前,该案已

经移交西湖区检察院,近期将提起公诉。

●案件还原

天目山医院惊现可疑药

2010年11月,杭州市药监局稽查人员检查发现,杭州天目山医院使用的批号为SH0451的药品骁悉(罗氏),来源可疑:显示销售单位是包头市京华医药公司,但盖的公章却是安徽华源医药公司。同时,销售到该院的药品还有普乐可复、新山地明等进口药品,均为病人肾移植后抗排斥用药。经鉴定,涉案药品均为真药。

据了解,上海罗氏公司生产的批号为SH0451的骁悉,全部销售至杭州、温州、台州等地有关医院和批发公司,无一外流,并没有销售到天目山医院。

根据《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医药公司不可能从医院或消费者手里再购进药品。同批号的骁悉药品怎么会出现在安徽、包头两家医药公司,并销往天目山医院?执法人员把目光聚焦到销售人员身上。

销售人员非法经营药品

销售人员名为吴荔明,1971年生,男,福建莆田人。短短几个月,他向天目山医院销售药品金额高达数百万元。

经调查,吴荔明提供的同批号药品无合法来源,极可能借助外地公司以挂靠过票名义向杭州销售上述药品,其实质就是无证经营药品。

2010年12月底,杭州市药监局稽查支队联合西湖药监分局,对吴荔明涉嫌无证经营药品立案调查,随后移交西湖区公安分局查办。

2011年3月底,专案组分赴包头、郑州等地调查发现,吴荔明并非包头京华公司业务员,其提供的药品、开具的出库单据等均非该公司,但其打着包头公司旗号从事非法经营药品。

2011年4月5日凌晨,执法人员在安徽某宾馆将吴荔明抓获。

2011年5月11日,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非法经营罪,将吴荔明批准逮捕。

药品竟来自肾移植患者

专案组根据吴荔明手机内信息,发现向其长期提供药品的人,竟是济南肾移植患者张某。在张某家中现场查获大量吴荔明所经营的骁悉等药品。

据张某交代,其提供的大部分药品,均为肾移植病友从医院配取后转卖给他,他加价后再销售给吴荔明,再由吴荔明通过外地医药公司以“走票”形式,将药品披上合法“外衣”流回民营医院。

随后,执法人员在杭州市医保局配合下,深入杭州相关医院、门诊部,对一些服用肾移植抗排药物的病人进行排查。现已查明,肾移植患者吴某也牵扯其中,她是一中年女性,杭州人。据其初步交代,她曾做过换肾手术,长期服用抗排异药物,也认识很多同病病友。她先后用自己医保卡配得的及收购病友吃剩的骁悉等药品,转手加价销售给吴荔明。目前,吴某已被取保候审。

民营医院成“销赃”渠道

执法人员在对杭州医院展开全面调查后发现,吴荔明等人销售药品的对象除天目山医院外,还有杭州虹桥医院、钱江医院、临安市中医院下属一门诊部,涉案金额达到1000万元。

据了解,吴荔明药品来源呈多样化,从病人手中回收药品只是吴荔明药品来源中一小部分,大部分是从外地非正规渠道收购来的,具体来源还在进一步调查。

专案组辗转多地调查后证实,协助吴荔明非法经营药品的同伙还有夏某、温某等,协助从事药品送货、到有关医药公司开票等违法活动。

●说法

检察院出售药品的患者也要担刑责

吴荔明行为已违反《药品管理法》的具有药品经营资质的药品经营公司可向医疗单位销售药品的药品专营行为;按照国食药监市{2007}601号文件规定:对于挂靠经营的,进行挂靠的性质则是无证经营。

同时,吴荔明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涉嫌非法经营罪。“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只要是没有合法手续的个人出售药品都要担刑责。”西湖区检察院工作人员说,为吴荔明提供药品来源者涉嫌非法经营罪,也将被追究责任。

医院 原药剂科主任已辞职

据了解,案发后,天目山医院药剂科主任张清才曾接受检查机关调查。

昨天,记者采访了杭州天目山医院院长徐贤臻,他表示,他刚上任医院院长没多久,对于去年医院所涉及的案子并不了解,而原先的药剂科主任去年下半年已辞职离院。

“目前,医院里已无骁悉等抗排药物,医院也已停止一切肾病治疗。”徐院长说。

药监涉案相关医院也将被处罚

杭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工作人员表示,对于杭州涉及的医疗机构,如天目山医院等,在购进药品时对供应商及销售人员资质审核不严,属于违规行为,药监部门将结合公安机关调查和法院最终对吴荔明团伙违法事实的认定,依法对有关医疗机构作出处理。

●纵深

抗排药物

急需限制处方权

非法倒卖药品经济链利润高

“乙类药物自费比例低,一旦被用于非法途径,利润可观。”据浙医二院医保办主任赵玉华说,骁悉是一种免疫类抑制药物,主要用于器官移植后抗排异的作用,属乙类药物,并在医保报销范围内,自费部分比例仅为1%—3%。

一般来说,盒装骁悉为40颗装,每颗的药量为0.25克。根据各家医院情况不同,骁悉的价格也略有差别,但总体价格相差不多。

在浙大附属一院,骁悉的统一零售价为617元,使用医保购买,自费的部分为3%,即为18.51元。而西湖区检查院透露,吴荔明收购一盒骁悉的进价为490元,卖给医院为590元一盒。

由此可见,从18.51元到590元,当中利润高达570多元。

移植患者的药从哪里省出来

不少人有疑问,移植患者需终身服药,每次开药都限量,哪来多余药倒卖?

对此,浙大附属一院肾移植中心副主任吴建永解释,有些移植患者在配药前,会故意减少抗排药物摄入量,造成药物浓度不够假象,让医生增加用药量。

如一患者,原本服药剂量正常是每天早晚各服4颗,在配药前一天,他故意减少服药剂量,早晚各服3颗,那么药物在人体内浓度就会降低。第二天,医生检查时会发现,药物浓度降低,认为原先药剂量不够,就会增加剂量,把早晚各服4颗增至5颗,这样一来,每天就多出2颗,一个月多出60颗。

抗排药物处方权应被限制

吴建永说,该院肾移植中心是全省最大肾移植中心,骁悉是肾移植手术后常用的免疫抑制药物,主要用于避免患者移植手术后出现器官排异现象。肾移植患者一般需终身服药。

“抗排药物由于作用特殊,专用于移植患者。在浙一,只有移植手术的医生有处方权,其他医生是没有权限开的。但骁悉又是进医保的处方药,在其他医保定点医院,只要有医生处方,都可以配到。”吴建永说,他之前遇到过很多肾移植后的患者,挂了专家号开了处方后,却到其他医院开药,这样的情况已发生多次。

吴建永说,其实像骁悉这样的特殊药类,吃多少剂量和身体状况有密切联系,需要经过专业移植医生建议后才能服用,不应该这么容易配到。他建议,抗排药物急需限制处方权。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俞茜茜 吴海婕 通讯员 沈建国 戎斌 西检 文 蔡郦 制图    编辑:何鲁飞

Copyright © 2009-2013 广州律师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385号太古汇一座31楼 联系电话:1332280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