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名片

当前位置: 广州律师网 > 医疗事故 >

湖南去年医疗纠纷超4千起 沟通不畅是重要原因

湖南去年医疗纠纷超4千起 沟通不畅是重要原因

淮律师(左二)平时的主要工作,就是见证术前医患谈话。记者 唐俊 摄

一天见证了4例手术前的医患谈话,这是淮亚君8月13日的主要工作内容。

淮亚君是湖南银联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也是该所湘雅医院法律顾问团队的成员。两年来,她和同事在医务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见证了1200多例高风险病例术前谈话,这些手术无一起医疗纠纷。手术前,医生找病患及家属谈话、签署手术、麻醉等各类同意书,许多患者并不陌生,但律师见证谈话过程并录音录像,这对很多患者及家属来说是新鲜事。

律师怎样见证谈话?为何1200多例高风险手术无一起医疗纠纷?在医疗纠纷频发的今天,这种谈话制度为破解医患纠纷难题,提供了哪些有益借鉴?8月13日,记者跟随淮亚君,参与、体验了一例术前谈话。

现场

“以前认为到了医院就像进了保险箱,现在才知道手术有这么多风险。”

8月13日8点,淮亚君就到了湘雅医院医务部。今天她将参加四场术前谈话。四场预约谈话的病人病历和手术方案,都已经放在她的案头。阅读这些资料她花了两个半小时。10点半, 她带上谈话登记本和录音笔,去神经外科见证医生和患者及家属谈话。

16点30分,淮亚君准时来到心胸外科医患沟通室。这是当天最后一场术前谈话。

10多种风险均会危及生命

几分钟后,医务部工作人员丁宗峰、主管医生吴东凯和患者王先生的妻子、哥哥和嫂子也来了。律师确认谈话参与人员身份和阐述谈话目的后,医患谈话随即展开。

“王先生10年前就出现心脏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爬楼都很费劲,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必须做手术更换主动脉瓣。”吴东凯是患者的主治医生,前几天科室讨论分析王先生的病情后,制定了两套手术方案。“一是更换机械瓣,这种瓣能用一辈子,但需终身服抗凝药物,避免抗凝不足引发并发症;二是更换生物瓣,这种瓣用10年到15年后要更换,好处是不用服抗凝药。”

无论选择哪套方案都有风险,吴东凯列举了手术可能引发的10多条风险,比如麻醉意外、术中术后大出血导致休克、术中术后心律失常、心跳骤停;术后血胸、气胸、脓胸……“以上并发症可能均会危及生命,家属需慎重考虑。心胸外科一年做1000多台手术,只有极少数患者在做手术时出现上述风险,但必须认真对待。”吴东凯说。

“听了医生和律师的介绍,我心里有底了”

听医生逐条解读完手术风险, 三名家属心情沉重。王先生的妻子率先打破沉默提问,“我和老公住在怀化,抗凝药费用高不?当地医院能检查血液抗凝情况吗?”“抗凝药便宜,怀化当地的医院也能检查抗凝情况。”吴东凯建议用机械瓣。王先生才45岁,身患多种疾病,如果安装生物瓣,10年后如果身体太差,就无法做手术更换。

三名家属和王先生本人商量后,决定使用机械瓣。

医患双方交流完后,淮亚君询问医生是否做好了应对意外情况的预案,手术用血是否准备好,重症监护室是否留了病床。谈话结束后,她请家属逐条阅读手术同意书上的风险提示,询问是否听明白医生的解读和所有风险后,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 回到医务部后,她整理了当天谈话记录,将录音备份到电脑中,将手术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交给医务部。

整整一个小时的谈话,让家属对手术风险和治疗方案有了全面了解。王先生的妻子说,“以前认为到了医院就像进了保险箱,现在才知道手术有这么多风险。听了医生和律师的介绍,我心里有底了。”

解读

如何说,说什么,都很有讲究

今年以来,淮亚君越来越忙,因为术前谈话明显增多。

“更多医生请律师见证医患术前谈话,是为了加强医患沟通。医患沟通不畅,是导致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湘雅医院医务部副主任蒋乐善长年从事医疗纠纷调解工作,“术前谈话,如何说,说什么,都很有讲究。”

农工党湖南省委不久前开展的医患纠纷调研,也佐证了这一观点,湖南去年医患纠纷超过4000件,超七成的医护人员和群众认为医患沟通不足。

忽视小问题容易引发纠纷

淮亚君每天整理的医患谈话记录,杨美莲律师会抽空翻阅。杨美莲在担任湘雅医院法律顾问前曾做过十来年患方律师,深谙医疗纠纷的症结所在,“很多医疗纠纷并不存在实体医疗行为过错,而在于手术前医生对病情、医疗措施、手术风险等没有全面告知。”

Copyright © 2009-2013 广州律师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385号太古汇一座31楼 联系电话:1332280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