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名片

当前位置: 广州律师网 > 土地房产 >

一张迟到7年的土地证:轧花厂改制政企纠葛“糊涂账”

一张迟到7年的土地证:轧花厂改制政企纠葛“糊涂账”

?

  改制中的土地

  7年过去了,筹划中的纺织新厂,仍然只是规划。但一番倒腾,东达集团确实掌握了很多优质地块。

  “这要从当年改制的具体方式说起。”对此,上述知情人士称,“当时对盐城纺织厂的改制属于‘0改制’。这要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改制企业要承担3亿多元债务,为此,有关部门以变更工业用地为商业开发用地的方式,来对冲3亿元的债务;另一方面,还要再花费3亿元至4亿元,建设新厂,这样才能完成扩大产能、保障就业等目标。”

  “针对前者,新盐纺集团承担相应债务的同时,取得了原企业地块共计256270平方米(384.4亩)及面积为12442平方米的3处房产。”该人士说。

  据规定,国有企业的用地属于划拨性质,在政府有关部门将原先厂区的土地转为商业用地之后,在“进一步做大、增加就业、保障税收”等改革目标的作用下,还须由新盐纺集团花费资金建新厂。为此,盐城市盐都区政府必须给出更多优惠。

  记者获得的一份盐都区人民政府与新盐纺集团签署的《投资协议书》显示,“乙方新盐纺集团的纺织项目初步确定以家用纺织品为主导产品,总投资额初步概算为12亿元。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为15亿元左右,年税收可实现5000万元左右。”

  “在这个美好的愿景下,2006年,盐都区又把‘优惠’给予新盐纺集团——根据协议,新厂建设可能用到1500亩左右的用地。”上述人士说,“但这笔土地款还须偿还,方式是用未来企业的税收进行抵充,也就是说,朱鹏以0成本的代价,可以获得盐都区1500亩的土地。”

  粗略测算,按盐城2006年的工业最低保护价1.5万元/亩计算,朱鹏实质上免除了2250万元的土地成本。记者还了解到,2007年时,朱鹏还提到了其他用地要求——上述1500亩地块旁的200多亩地,用于生活用地,搭建职工宿舍。

  “这处生活用地,分为两块,分别是64亩和180亩。当时的结算价格虽然以40万元/亩挂牌,但最后却以10万元/亩成交。”上述人士解释,“也就是说,朱鹏当时又节省了30万元/亩的成本,总计7320万元。”

  在盐城市纺织厂的384.4亩的地块和盐都区总计1700多亩的地块之后,正式“出场”的才是轧花厂地块。

  “有关部门的意思是,为了促进改制的成功,提高积极性,再给企业一个优惠,参照盐城市纺织厂地块的实际结算价格,3亿元除以384.4亩,即86万元/亩的价格,将轧花厂卖给了朱鹏。”

  不过,据记者查阅的2007年招拍挂信息,通过换算,轧花厂地块是以266.6628万元/亩的市场价成交的。

  在对盐城市国土局副局长孙炜斌的采访中,他在查询后对记者强调,2007年确实是按1.7亿多元的成交价卖给了新盐纺房地产公司——新盐纺集团旗下房地产开发公司。

  对此,上述知情人士的解释是,当初招拍挂时,该地块的起拍价是101万元/亩挂牌,最终以268万元/亩左右成交,“但在与新盐纺房地产公司结算时,仅按70万元/亩的价格执行。对于200万元/亩的差价(共计1.5亿元左右),内部的说法是,政府是以‘借款’形式给企业,未来,企业在应交税中抵充‘借款’”。

  如果上述说法属实,通过政府有关部门的“优惠”和“刺激举措”,朱鹏所掌握的公司实际上在2007年减免了总计2.5亿元左右的土地使用成本。

  吉信的入伙

  2007年3月招拍挂之后,许政伟和他的公司吉信贸易在这个时间段进入到盐城进行开发,并最终与轧花厂地块建立了“理不清剪不断的关系”。

  “当时想法很简单:地块位置好,项目不错。”许政伟对记者回忆,“加上朋友的牵线,我和几个合伙人,很快确定与朱鹏进行合作。”

  2007年4月22日,许政伟等人与朱鹏的新盐纺集团签订了《新盐纺房地产公司股权转让合同》和《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吉信贸易获得了新盐纺房地产公司49%的股份,剩下51%仍由新盐纺集团所有。《房地产合同》意味着,一旦未来合作得好,吉信贸易还能涉足384.4亩原盐城纺织厂地块的开发。

  后来,许政伟在上诉材料中称,为轧花厂项目,他总计花费了6500万元。其中,新盐纺房地产公司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按49%的股份,出资980万元。由于新盐纺房地产公司的大股东新盐纺集团承诺在2007年6月底之前将轧花厂地块的土地证办下来,许政伟2007年5月中旬又以“借款”的形式,为朱鹏缴纳轧花厂地块的出让金“贡献”了5520万元。

Copyright © 2009-2013 广州律师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385号太古汇一座31楼 联系电话:13322804716